弱電解質 | H2CO3 | NH3•H2O |
電離平衡常數 | Ka1=4.30×10-7 Ka2=5.61×10-11 | Kb=1.77×10-5 |
分析 (1)依據圖象分析各個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情況,寫出熱化學方程式,依據蓋斯定律計算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的反應熱,據此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2)依據平衡移動方向分析判斷需要的條件,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平衡逆向進行是再生的原理;
(3)依據化學方程式和平衡常數概念寫出表達式,注意尿素是固體;根據化學平衡三段式列式計算平衡濃度,計算平衡常數;
(4)根據圖象中曲線的斜率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判斷A、B溫度的大;
(5)①依據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常數比較弱電解質強弱,鹽類水解原理分析判斷溶液酸堿性;
②依據溶液中離子性質,電荷守恒、物料守恒、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的方法分析選擇.
解答 解:(1)由圖象分析反應過程都是能量降低的過程,說明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①CH4(g)+2O2(g)=CO2(g)+2H2O(g)△H=-846.3KJ/mol
②CO(g)+$\frac{1}{2}$O2(g)=CO2(g)△H=-282KJ/mol
③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
由蓋斯定律①-③×3-②得到:CH4(g)+H2O(g)=CO(g)+3H2 (g)△H=+161.1kJ•mol-1,
故答案為:CH4(g)+H2O(g)=CO(g)+3H2 (g)△H=+161.1kJ•mol-1;
(2)吸收CO后的乙酸銅氨液經過適當處理后又可再生,恢復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環使用,依據化學平衡[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平衡逆向進行是再生的原理,再生的適宜條件是高溫低壓;
故答案為:B;
(3)2NH3(g)+CO2(g)?CO(NH2)2(l)+H2O(g).依據化學方程式和平衡常數概念寫出平衡常數K=$\frac{c({H}_{2}O)}{c(C{O}_{2}){c}^{2}(N{H}_{3})}$,向容積為100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該反應進行到40s時達到平衡,反應達到平衡時CO2的轉化率為50%,消耗二氧化碳濃度0.02mol/L×50%=0.01mol/mol;
2NH3(g)+CO2(g)?CO(NH2)2(l)+H2O(g)
起始量(mol/L) 0.04 0.02 0 0
變化量(mol/L) 0.02 0.01 0 0.01
平衡量(mol/L) 0.02 0.01 0 0.01
K=$\frac{c({H}_{2}O)}{c(C{O}_{2}){c}^{2}(N{H}_{3})}$=$\frac{0.01}{0.0{2}^{2}×0.01}$=2500L2•mol-2,
故答案為:2500 L2•mol-2;
(4)圖象中縱坐標為c(NH2COO-),橫坐標為時間,所以斜率為NH2COO-的反應速率,根據圖象可知A曲線的斜率大,其反應速率大,說明溫度高,
故答案為:A;A曲線起始濃度小,但在20min時間內反應速率快,說明其溫度高;
(5)①分析電離平衡常數可知電離程度,NH3•H2O>H2CO3>HCO3-,對應鹽水解程度NH4+<HCO3-<CO32-,常溫下0.1mol•L-1的(NH4)2CO3溶液呈堿性,由于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大于HCO3-的電離平衡常數,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c(H+),溶液呈堿性;
故答案為:堿,由于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大于HCO3-的電離平衡常數,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c(H+),溶液呈堿性;
②A.溶液中銨根離子濃度大于碳酸根離子濃度,碳酸根離子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為:c(NH4+)>c(CO32-)>c(HCO3-)>c(NH3•H2O),故A正確;
B.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為:c(NH4+)+c(H+)=c(HCO3-)+c(OH-)+2c(CO32-),故B錯誤;
C.依據溶液中物料守恒得到:c(CO32-)+c(HCO3-)+c(H2CO3)=0.1mol•L-1 ,故C正確;
D.依據溶液中物料守恒,n(N):n(C)=2:1,結合溶液中離子種類和守恒關系得到:c(NH4+)+c(NH3•H2O)=2c(CO32-)+2c(HCO3-)+2c(H2CO3),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分析,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的應用判斷,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難度較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無論乙烯與丙烯酸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二者總物質的量是個定值,完全燃燒時所消耗的氧氣也一定是個定值 | |
B. | 鑒別甲苯、苯乙烯、苯酚、丙烯酸溶液可選用KMnO4溶液、溴水 | |
C. | 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先加適量的濃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過濾而除去 | |
D. | 苯酚的酸性很弱,但可以和Na2CO3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鐵片和稀硫酸反應制氫氣時,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 |
B. | 100 mL 2 mol•L-1的鹽酸跟鋅片反應,加入適量的氯化鈉溶液,反應速率不變 | |
C. | SO2的催化氧化反應是一個放熱的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反應速率變慢 | |
D. | 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可以緩慢反應生成N2和CO2,減小壓強反應速率變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隨著反應的進行,CO32-在不斷消耗 | |
B. | 該電池的正極的反應式為:4OH-+4e-=O2+2H2O | |
C. | 放電時CO32-向正極移動 | |
D. | 該電池負極的反應為:H2+CO32--2e-=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溴乙烷與NaOH溶液混合后振蕩、靜置,直接向反應后的混合物中滴加AgNO3溶液,檢驗Br-的存在 | |
B. | 將淀粉與稀H2SO4混合后加熱,3min~4min后,直接向反應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銀氨溶液,檢驗葡萄糖的存在(已知淀粉在酸性條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含醛基) | |
C. | 向試管中加入5mL溴水、2mL苯和0.5g鐵粉,充分振蕩后靜置,觀察試管底部生成的褐色油狀液體 | |
D. | 在試管中加入約2mL飽和溴水,然后滴入2滴~3滴苯酚稀溶液,觀察苯酚與溴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