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無水乙醇中加入濃H2SO4,加熱至170°C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紅色褪去,證明生成的氣體全部是乙烯 | |
B. | 潤洗酸式滴定管時應從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裝的酸溶液,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體潤濕其內壁,再從上口倒出,重復2~3次 | |
C. | 某些強氧化劑如氯酸鉀、硝酸鉀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則可能引起爆炸 | |
D. | 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繼續加入2mLCCl4,充分振蕩后靜置,取上層溶液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象 |
分析 A、乙醇和濃硫酸反應制取乙烯的過程中,會有少量的SO2產生,SO2具有還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潤洗后,從滴定管的下口放出;
C、某些強氧化劑都易產生爆炸;
D、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I-將Fe3+完全還原為Fe2+;
解答 解:A、乙醇和濃硫酸反應制取乙烯的過程中,會有少量的SO2產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錯誤;
B、潤洗后,從滴定管的下口放出,不能從上口倒出,其他操作均合理,故B錯誤;
C、某些強氧化劑(如氯酸鉀、硝酸鉀、高錳酸鉀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則將引起爆炸,故C正確;
D、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I-將Fe3+完全還原為Fe2+;繼續加入2mLCCl4,充分振蕩后靜置,上層是FeCl2和過量KI的混合溶液,下層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故取上層溶液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象,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檢驗、滴定實驗及操作等,把握反應原理及實驗技能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綜合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環己烷不屬于烴 | |
B. | 環己烷的分子式為C6H12 | |
C. | 環己烷是苯和氫氣加成產物 | |
D. | 1 mol環己烷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為9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次氯酸的結構式為H-O-Cl | |
B. | 過氧化氫的電子式為![]() | |
C. | 在此氯酸鈉溶液中通過少量二氧化硫可得到亞硫酸鈉和次氯酸 | |
D. | 乙醇、高錳酸鉀溶液和雙氧水均可以將該病毒氧化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氣污染越嚴重,因此由PM2.5引起的霧霾一定屬于膠體 | |
B. | 分光光度計可用于分析溶液顏色與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關系,從而確定化學反應速率 | |
C. | 對“地溝油”加工處理可以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比如對“地溝油”進行分餾可以制得汽油、煤油 | |
D. | 次氯酸和臭氧都是強氧化劑,都能殺死水中的細菌.自來水常用氯氣來殺菌消毒,是因為氯氣殺菌消毒效果要比臭氧好,且不會殘留有毒、有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外供電時,鋰離子向負極移動 | |
B. | 負極上反應的物質是鋰,正極上反應的物質是V2O5 | |
C. | 正極的電極反應為:V2O5+xe-+xLi+═LixV2O5 | |
D. | 負極的電極反應為:xLi-xe-═xL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危險性 | ![]() |
儲運要求 | 遠離金屬粉末、氨、烴類、醇類物質;設置氯氣檢測儀 |
泄漏處理 | NaOH、NaHSO3溶液吸收 |
包裝 | 鋼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葡萄糖、油脂、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均可以發生水解反應 | |
B. | 赤鐵礦、磁鐵礦、黃鐵礦、孔雀石都是常見的鐵礦石 | |
C. | 石油分餾、煤的氣化、海水制食鹽、纖維素加工等過程都包含化學變化 | |
D. | “地溝油”經過加工處理后可以用來制肥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