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證明并觀察到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NO,由圖可知,試管中為碳酸鈣,與分液漏斗中的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將裝置內(nèi)空氣排出,防止Cu與硝酸反應生成的NO被氧化,實驗結束時,用注射器向試管內(nèi)推入氧氣(或空氣),NO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2)NO2為紅棕色氣體,加熱可逸出.
解答 解:(1)驗證NO的生成,應防止其被氧化,則試管中的塊狀固體是碳酸鈣,其作用為趕走試管中的空氣,實驗結束時,用注射器向試管內(nèi)推入氧氣(或空氣)的目的是檢驗NO,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故答案為:碳酸鈣;趕走試管中的空氣;檢驗NO,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2)所得溶液呈綠色是Cu2+與NO2的兩種顏色“混合”的結果,要證明上述結論,可采取的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應是加熱,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溶液呈藍色,
故答案為:加熱;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溶液呈藍色.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NO的制備原理及NO的性質、實驗裝置的作用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定條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應,生成物中的N-H鍵數(shù)目為6NA | |
B. | 完全燃燒1.5mol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轉移電子數(shù)為18NA | |
C. | 100 g 98%的濃硫酸中含氧原子個數(shù)為4NA | |
D. | 1 L 0.1 mol/L的Na2S溶液中S2-和HS-的總數(shù)為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O2+C$\frac{\underline{\;高溫\;}}{\;}$CO2 | B. | 2NaOH+CO2═Na2CO3+H2O | ||
C. | 2Na2O2+CO2═2Na2CO3+O2 | D. | 2Mg+C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位置 | A與B相差質子數(shù) | 離子半徑比較 | ||||
周期 | 主族 | 縱行 | ||||
Am+與Bn-相差兩個電子層 | A | |||||
B | ||||||
Am+與Bn-相差一個電子層 | A | |||||
B | ||||||
Am+與Bn-電子層結構相同 | A |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第一次與100ml稀硝酸反應剩4.8g金屬為Cu和Fe | |
B. | 反應前稀硝酸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1.5 mol•L-1 | |
C. | 若向上述最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還可得到標況下0.56LNO | |
D. | 原混合物中Cu和Fe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06mol和0.09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選項 | a物質 | b物質 | c收集的氣體 | d中的物質 |
A | 濃氨水 | NaOH | NH3 | H2O |
B | 濃硫酸 | Na2SO3 | SO2 | 澄清石灰水 |
C | 稀硝酸 | Fe | NO2 | H2O |
D | 濃鹽酸 | KMnO4 | Cl2 | 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