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量熱計的構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
(2)①未及時測出最高溫度,測得溫度差偏;
②實驗時用環形銅絲攪拌棒代替環形玻璃攪拌棒,散失熱量,測得溫度差偏;
③氨水電離需要吸熱;
(3)根據氫氧化鈉足量確保鹽酸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完全;
(4)為減少熱量散失,應使小燒杯口與大燒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泡沫塑料填滿;
(5)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根據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來回答.
解答 解:(1)根據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溫度計;
故答案為:溫度計;
(2)①未及時測出最高溫度,測得溫度差偏小,由Q=cm△T可知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值偏小,
故答案為:偏;
②實驗時用環形銅絲攪拌棒代替環形玻璃攪拌棒,散失熱量,測得溫度差偏小,由Q=cm△T可知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值偏小,
故答案為:偏;
③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氨水電離需要吸熱,所以測得溫度差偏小,由Q=cm△T可知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值偏小,故答案為:偏;
(3)根據氫氧化鈉足量確保鹽酸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完全,使測得的數值更準確;
故答案為:使鹽酸充分反應;
(4)為減少熱量散失,應使小燒杯口與大燒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泡沫塑料填滿,所以泡沫塑料的作用防止反應放出的熱量散失;故答案為:防止反應放出的熱量散失;
(5)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若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與酸堿的用量無關,中和熱數值相等,
故答案:不相等;相等.
點評 本題結合中和反應考查了同學們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能力,比較綜合,要認真分析解答.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①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與過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 合時,n(Mn2+) 隨時間的變化 | |
B. | 圖②中a、b曲線分別表示反應CH2=CH2 (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劑時,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 |
C. | 圖③表示某放熱反應分別在有、無催化劑的情況下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 |
D. | 圖④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分類標準 | 能導電的物質 | 電解質 | 非電解質 |
屬于該類的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增大壓強,化學平衡不一定移動 | |
B. | 通入氦氣,化學平衡一定不發生移動 | |
C. | 增加X或Y的物質的量,化學平衡一定發生移動 | |
D. | 其它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化學平衡一定發生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HCO3-)>c(H2CO3) | B. | c(OH-)=2c(H+) | ||
C. | c(Na+)=2c(CO32-) | D. | c(Na+)<c(CO32-)+c(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N間一定存在c(Cl-)>c(NH4+)>c(OH-)>c(H+) | |
B. | M點對應的鹽酸體積為10.0mL | |
C. | pH=7溶液中存在c(Cl-)=c(NH4+)=c(OH-)=c(H+) | |
D. | p點處的溶液中存在:2 c(NH4+)+2c(NH3•H2O)=c(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