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設出此烴的分子式,求出CH原子個數,然后依據所給條件確定結構簡式即可,依據苯與溴的取代反應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解答 解:假設烴A分子式為CxHy,則 12x+y=106,解得x=8 y=10所以該烴的分子式為C8H10,又它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當用鐵粉做催化劑,能與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種,則A屬于苯的同系物.并且存在兩個相同的對位取代基,因此結合分子式可知A的名稱為:對二甲基苯,化學反應方程式為:+Br2$\stackrel{FeBr_{3}}{→}$
+HBr,
故答案為:對二甲苯;+Br2$\stackrel{FeBr_{3}}{→}$
+HBr.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有機物結構式的確定,掌握“不能使溴水褪色”,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的結構是關鍵,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化鋁、氯化鐵、氫氧化鈉 | B. | 氯化鋁、氯化鎂、氫氧化鈉 | ||
C. | 偏鋁酸鈉、氯化鋇、硫酸 | D. | 偏鋁酸鈉、氫氧化鋇、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 驗 目 的 | 實 驗 操作 |
A | 在溶液中將MnO4+完全轉化為Mn2+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
B | 驗證Br2的氧化性強于I2 | 將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蕩,靜置,可觀察到下層液體呈紫色 |
C | 檢驗Fe(NO3)2晶體是否已氧化變質 | 將Fe(NO3)2樣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
D | 驗證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 將FeCl3溶液加入Mg(OH)2懸濁液中,振蕩,可觀察到沉淀由白色變為紅褐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V<22.4L時,隨著CO2氣體的通入,溶液中由水電解出的c(H+)逐漸增大 | |
B. | 當V=22.4L時,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O32-)>c(OH-)>c(HCO3-)>c(H+) | |
C. | 當22.4L<V<44.8L時,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CO32-)+c(HCO3-)+c(H2CO3) | |
D. | 當V=44.8L時,所得溶液中存在:c(OH-)+c(CO32-)=c(H+)+C(H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 |
B. | 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 |
C. | 向0.2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1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 |
D. | 常溫下,CH2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品紅溶液中通入氣體X,品紅溶液褪色,則氣體X可能是Cl2 | |
B. | CO2中含少量SO2,可將該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飽和NaHCO3溶液中除去SO2 | |
C. | 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食鹽,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火焰顯黃色,說明該食鹽中不含KIO3 | |
D. |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加熱時溶液由淺紅色變成紅色,冷卻后溶液由紅色變成淡紅色,說明HCO3-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方法1 | 用生物質熱解氣(主要成分CO、CH4、H2)將SO2在高溫下還原成單質硫,其部分熱化學方程式為: 2CO(g)+SO2(g)=S(g)+2CO2(g)△H=+8.0kJ•mol-1 2H2(g)+SO2(g)=S(g)+2H2O(g)△H=+90.4kJ•mol-1 |
方法2 | 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電解該溶液可制得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