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66 kJ·mol-1
根據以上熱化學方程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CO的標準燃燒熱為283 kJ
B. 下圖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532 kJ·mol-1
D. CO(g)與Na2O2(s)反應放出549 kJ熱量時,電子轉移數為6.02×1023
【答案】C
【解析】
A.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時放出熱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燒熱為283kJ/mol,故A錯誤;B.由熱化學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圖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氣物質的量為1mol、不符合反應物質的物質的量,故B錯誤;C.固體二氧化碳變化為氣體二氧化碳需要吸熱,焓變放熱是負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應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確;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依據蓋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與Na2O2(s)反應放出
×509 kJ=254.5kJ熱量時,反應的一氧化碳物質的量為0.5mol,電子轉移數為6.02×1023,故D錯誤;故選C。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氣體中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8%,則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 84% B. 60% C. 91% D. 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各能級最多容納的電子數,是該能級原子軌道數的二倍”,支撐這一結論的理論是
A. 構造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規則 D. 能量最低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Fenton試劑常用于氧化降解有機污染物X。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初始時c(X)=2.0×10-3mol·L-1,反應10 min進行測定,得圖1和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50 ℃,pH在3~6時,X降解率隨pH增大而減小
B.pH=2,溫度在40~80 ℃時,X降解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無需再進行后續實驗,就可以判斷最佳反應條件是:pH=3、溫度為80 ℃
D.pH=2,溫度為50 ℃時,10 min內X的平均降解速率v(X)=1.44×10-4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molN2中含有的分子數為2×6.02×1023
B. 用激光筆照射CuSO4溶液可產生“丁達爾效應”
C. 常溫下,鋁片能溶于濃硝酸
D. 常溫下,淀粉溶液遇I2變成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