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實驗①說明酸性條件下,次氯酸鈉把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同時自身被還原生成氯離子;
實驗②說明碘單質把亞硫酸根離子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自身被還原生成碘離子,根據亞硫酸鈉和轉移電子的關系式計算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
根據同一化學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判斷ClO-、I2、SO42-的氧化性強弱.
解答 解:(1)實驗①說明酸性條件下,次氯酸鈉把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同時自身被還原生成氯離子,該反應中,次氯酸根離子得電子作氧化劑,碘離子失電子是還原劑,氧化產物是碘,所以氧化性強弱為:ClO->I2,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lO-+2I-+2H+=I2+Cl-+H2O,
故答案為:ClO-+2I-+2H+=I2+Cl-+H2O;
(2)實驗②說明碘單質把亞硫酸根離子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自身被還原生成碘離子,氧化劑是碘,還原劑是亞硫酸鈉,氧化產物是硫酸根離子,所以氧化性強弱為:I2>SO42-,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2O+I2+SO32-=SO42-+2I-+2H+,
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x.
H2O+SO32-+I2=SO42-+2I-+2H+轉移電子
1mol 2mol
0.5mol/L×0.004L x
x=$\frac{0.5mol/L×0.004L×2mol}{1mol}$=0.004mol,
故答案為:0.004 mol;
(3)實驗①說明氧化性強弱為:ClO->I2,實驗②說明氧化性強弱為:I2>SO42-,所以在酸性條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ClO-、I2、SO42-;
故答案為:ClO-、I2、SO42-.
點評 本題以實驗設計為載體考查了物質氧化性強弱的判斷,明確“同一化學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是解本題的關鍵,難度不大,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序號 | 實驗操作 | 實驗目的 |
A | 濃、稀HNO3分別與Cu反應 | 比較濃、稀HNO3的氧化性強弱 |
B | 向盛有1mL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說明一種沉淀能轉化為另一種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室溫下,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別加入相同體積不同濃度的稀硫酸 | 研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
D | 測定等濃度的HCl、HNO3兩溶液的pH | 比較Cl、N的非金屬性強弱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開始沉淀 | 2.3 | 7.5 | 3.4 |
完全沉淀 | 3.2 | 9.7 | 4.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熱時間太短 | B. | 不應冷卻后再加入AgNO3 | ||
C. | 加AgNO3溶液前未用稀硝酸酸化 | D. | 反應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的電子排布圖![]() | B. | Na+的結構示意圖:![]() | ||
C. | Na的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 D. | Na的簡化的電子排布式:[Na]3s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元素編號 |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 |
T | M層上有6個電子 |
W | 短周期內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 |
N | 原子序數比T小,且與T在同一主族 |
X |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 |
Y | 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氨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 |
Z | 元素最高正價為+7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