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該物質既可看作醇類,也可看作酚類 | |
B. | 1 mol該物質可與4 mol Br2反應 | |
C. | 1 mol該物質可與7 mol NaOH反應 | |
D. | 1 mol該物質可與7 mol Na反應 |
分析 該物質中含有酚羥基、醚鍵、醇羥基和苯環(huán),具有酚、醚、醇和苯的性質,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氧化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等,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該物質中含有酚羥基和醇羥基,所以既可看作醇類,也可看作酚類,故A正確;
B.苯環(huán)上酚羥基鄰對位氫原子能被溴原子取代,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4 mol Br2反應,故B正確;
C.只有酚羥基能和氫氧化鈉反應,1mol該物質中含有5mol酚羥基,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5molNaOH反應,故C錯誤;
D.酚羥基和醇羥基都能與鈉反應,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7 mol Na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為高頻考點,把握官能團及其性質關系是解本題關鍵,側重考查酚、醇的性質,注意酚和溴發(fā)生取代反應的位置,為易錯點.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過程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K2CO3+HCl═KCl+KHNO3,KHNO3+HCl═KCl+H2O+CO2↑ | |
B. | 混合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8.5% | |
C. | 混合樣品中含碳酸鉀41.4g | |
D. | 將原混合液體充分加熱后,再加入足量的鹽酸,整個過程中產生的CO2總量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A |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為![]() |
B | ①由C、H兩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 |
C |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能與Na反應,但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③能與E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 |
D | ①相對分子質量比C少2;②能由C氧化而成. |
E |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目的 | 選用試劑 |
A | 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強弱順序 | 氯水、溴水、KI溶液 |
B | 探究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 | Ba(OH)2•8H2O、NH4Cl晶體 |
C | 證明海帶灰中含有碘元素 | 海帶灰、稀硫酸、3%的H2O2溶液、淀粉溶液 |
D | 證明淀粉是否水解 | 淀粉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銀氨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放在無色透明細口瓶中 | B. | 置于冷暗處 | ||
C. | 置于通風透光處 | D. | 加入少量MnO2或FeCl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