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① | 將白色固體B加入水中,加熱溶 解,冷卻、過濾 | 得到白色晶體和無色溶液 | ----------------- |
②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濾液含Cl- |
③ | 干燥白色晶體,加熱使其融化,測其熔點 | 熔點為122.4℃ | 白色晶體是苯甲酸 |
分析 (1)依據流程分析混合物分離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2)依據分離試劑和過程可知,有機相中主要是為反應的甲苯,甲苯是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3)結合反應化學方程式中生成的產物和流程中分離步驟分析,白色固體B是苯甲酸與KCl的混合物;依據苯甲酸熔點122.4℃,在25℃和95℃時溶解度分別為0.3g和6.9g;先檢驗苯甲酸的檢驗再檢驗氯化鉀的存在;
(4)苯甲酸和KOH溶液發生酸堿中和反應,根據苯甲酸和KOH之間的關系式計算苯甲酸的質量,從而計算苯甲酸的質量分數,苯甲酸是一元弱酸和氫氧化鉀1:1反應.
解答 解:(1)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反應,按流程分離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應的甲苯;所以操作Ⅰ是分離出有機相甲苯,用分液方法得到;操作Ⅱ是蒸餾的方法控制甲苯沸點得到純凈的甲苯液體;故答案為:分液,蒸餾;
(2)依據流程和推斷可知,無色液體A為甲苯,檢驗試劑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甲苯被氧化為苯甲酸,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
故答案為:甲苯,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3)通過測定白色固體B的熔點,發現其在115℃開始熔化,達到130℃時仍有少量不熔,推測白色固體B是苯甲酸與KCl的混合物,氯化鉀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檢驗氯離子的存在;利用苯甲酸的溶解度特征在25℃和95℃時溶解度分別為0.3g和6.9g;利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分離混合物,得到晶體后通過測定熔點判斷是否為苯甲酸;
故答案為:
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① | 冷卻、過濾 | ||
② | 滴入適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 ||
③ | 加熱使其熔化,測其熔點; |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性質的實驗分析判斷,物質分離條件,試劑選擇,操作步驟的理解應用,物質成分的實驗設計方案、步驟、試劑,樣品純度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鎂的金屬性比鋁弱 | |
B. | 鎂和鋁的氧化物都可以與鹽酸反應 | |
C. | 鎂和鋁的氧化物都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 |
D. | 鎂和鋁的工業制法都是通過電解他們對應的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A | NaHCO3溶液與NaAlO2溶液混合 | 生成白色沉淀 | 結合H+的能力: CO32-<AlO2- |
B | 常溫下,相同的鋁片分別投入足量的稀、濃硫酸中 | 濃硫酸中鋁片先溶解完 | 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
C | 向2mL 2%的CuSO4溶液中加入0.5mL 1%的NaOH溶液,振蕩后加入幾滴有機試劑X的溶液,加熱 | 未出現磚紅色沉淀 | 有機試劑X中不含醛基 |
D | 2mL 0.1mol/L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的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的FeCl3溶液 | 白色沉淀轉化為紅褐色沉淀 | 溶解度: Mg(OH)2>Fe(OH)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