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得到如下圖所示的變化規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根據圖示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 反應速率a>b>c
B. 達到平衡時,AB3的物質的量大小為:b > c > a
C. 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c
D. 若T2>T1,則正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答案】D
【解析】
由圖可知,B2起始相同時,T2對應的AB3的的體積分數大,則若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則T2>T1;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濃度B2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增大B2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B3的體積分數增大,A2的轉化率減小。
A項、a、b、c三點在同一溫度下,但是對應的B2的起始物質的量不同,c點對應的B2的物質的量多,反應速率快,所以a、b、c的速率大小關系為c>b>a,故A錯誤;
B項、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B2的起始物質的量越多,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程度越大,生成的AB3的物質的量越多,所以AB3的物質的量大小關系為:c>b>a,故B錯誤;
C項、在A2物質的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B2的物質的量,A2的轉化率增大,所以A2的轉化率大小關系為c>b>a,故C錯誤;
D項、因為AB3的曲線上的點都代表平衡時AB3的體積分數,選擇B2的起始量相同的一點比較,可以看出在升高溫度的條件下,AB3的體積分數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不是1mol·L-1的是
A.將80g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B.10gNaOH固體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C.將0.5mol·L-1的NaNO3溶液100mL加熱蒸發掉50g水的溶液
D.標準狀況下,將22.4L氯化氫氣體溶于水配成1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可生成氨基甲酸銨固體,化學方程式為:,在四氯化碳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制備氨基甲酸銨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1用來制備二氧化碳氣體:將塊狀石灰石放置在試管中的帶孔塑料板上,漏斗中所加試劑為____;裝置2中所加試劑為____;
(2)裝置4中試劑為固體NH4Cl和Ca(OH)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試管口不能向上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裝置3中試劑為KOH,其作用為______________。
(3)反應時三頸瓶需用冷水浴冷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金屬氯化物MCl2 28.5 g,含有0.6 mol Cl-,則該氯化物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____,金屬M的名稱為____________。
(2)11.1 g CaCl2所含氯離子數與標準狀況下約__________L O3所含氧原子數相等。(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點)
(3)若a g SO2含b個原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為__________(用含a、b的公式表示)。
(4)某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25 g/L,則 28 g該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為____________。
(5)與3.6 g水含有相同氧原子數目的硫酸的質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電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領域中都有廣泛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Zn2+向Cu電極方向移動,Cu電極附近溶液中H+濃度增加
B. 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g2O+2e+H2O2Ag+2OH
C. 鋅筒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鋅筒會變薄
D. 使用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酸性減弱,導電能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定量純凈的 A 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容器體積不變,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在恒定溫度下使其達到分解平衡:A(s)2B(g)+C(g)+D(g)。不能判斷該分解 反應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A.v 正(B)=2v 逆(C)B.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C.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D.密閉容器中氣體 B 的體積分數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裝置用于測定生成氫氣的速率
B.裝置依據單位時間內顏色變化來比較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裝置依據 U 型管兩邊液面的高低判斷鈉和水反應的熱效應
D.裝置依據出現渾濁的快慢比較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研究FeCl3溶液與Cu粉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 | I | II | III |
實驗步驟 | 充分振蕩,加入2mL蒸餾水 | 充分振蕩,加入2mL蒸餾水 | 充分振蕩,加入2mL蒸餾水 |
實驗現象 | 銅粉消失,溶液黃色變淺,加入蒸餾水后無明顯現象 | 銅粉有剩余,溶液黃色褪去,加入蒸餾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 銅粉有剩余,溶液黃色褪去,變成藍色,加入蒸餾水后無白色沉淀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實驗I、II、III中均涉及Fe3+被還原
B. 對比實驗I、II說明白色沉淀的產生與銅粉的量有關
C. 實驗II、III中加入蒸餾水后c(Cu2+)相同
D. 向實驗III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可能出現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弄清氨的噴泉實驗原理后有了一個創新的設計:如果改換一下燒瓶內的氣體和膠頭滴管與燒杯中的液體,也能做成噴泉實驗。下列各組中的氣體和液體不符合該同學設計的是
A.HCl和水B.NO2和NaOH溶液
C.Cl2和NaOH溶液D.O2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