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兩方面,即
[ ]
A.大氣污染,水體污染
D.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人類正確對待環境的態度是
[ ]
A.停止或減輕人類的發展,使環境恢復原始面貌
B.減少向環境索取物質和能量,最大限度擴大自然保護區
C.自然資源的生產潛力可不斷擴大和提高,人類可以無限制地從環境中獲取能量和物質
D.協調人類自身發展、生產發展和環境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以保護環境和垃圾資源化為目的,將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屬于同一類的是
[ ]
A.玻璃瓶、塑料袋
B.廢銅爛鐵、破布料
C.舊報紙、易拉罐
D.爛菜葉、果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早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可持續發展要從觀念走向實踐的必要條件是
[ ]
A.實行環境標志認證
B.工廠實行清潔化生產
C.公眾接受、認識和積極參與
D.決策者的觀念轉變和行為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關于環境問題的分布,敘述正確的有
[ ]
A.鄉村只有生態破壞,而沒有嚴重的環境污染現象
B.鄉村環境問題主要由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當和農業生產不合理而形成
C.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嚴重
D.環境問題都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人類在不同文明時期,對人地關系的認識和處理,正確的是
[ ]
A.采獵文明時期,人類大量獵取動植物,人地關系極不協調
B.農業文明時期,人類已經能正確認識人地關系的不協調
C.工業文明時期,由于科學進步,人地關系基本協調
D.近代,人們對人地關系的認識逐步系統和科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所謂“全球性環境問題”,其真正含義是
[ ]
A.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面臨著環境問題
B.已經出現了可能影響到其它國家甚至全球的環境問題
C.環境問題已經從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
D.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13
可持續發展的特征是
[ ]
A.經濟、生態、社會的持續發展
B.工業、農業、科技的持續發展
C.文化教育與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