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下列地理現象中,可能影響全球環境的是
[ ]
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B.東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層海水溫度異常
C.中南半島湄公河水質污染
D.華北平原土壤次生鹽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關于環境自凈能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類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的產物要排放到環境中去
B.環境對人類排放的廢棄物的排斥
C.環境對人類生活排放物的容納、清除能力
D.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排放的廢棄物所具有的容納和消除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
[ ]
A.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
B.光化學污染、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C.酸雨、水資源短缺、石油危機
D.生物多樣性銳減、工業“三廢”、農藥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關于環境問題及歷史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原始社會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自然災害對農牧業的破壞
B.農業社會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自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的威脅
C.工業社會人類向環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有所減少
D.20世紀中葉以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與日俱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近年來,我國新建鐵路干線上的許多車站,從一些中、小城市的邊緣通過,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促進城市建設,適應城市的發展
B.節約鐵路建設費用
C.分流通過樞紐的客、貨流
D.不影響市民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13
我國將投資212億元建設上海至重慶的沿江鐵路。建成以后,上海至武漢、武漢至重慶將朝發夕至,比坐船快許多倍。據此回答(1)~(2)題。
(1)對該鐵路走向起決定性作用的區位因素是
[ ]
A.自然條件和科技水平
B.城市分布和資源分布
C.政府決策和人們的需求
D.自然條件和資源分布
(2)下列關于建設該鐵路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有利于改善我國東西交通緊張狀況,為長江航運分流
B.有利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C.有利于沿江市民上班和旅游
D.有利于國防建設和民族團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