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河北省衡水中學09-10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 題型:材料閱讀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①、②所示河流的名稱。
①
②
(2)從②河流的流向來看,簡述甲地的等降水量線和乙地的等積溫線在彎曲方向上的共同特點 (2分)
并分析形成原因。
。
(3)西藏南部的②河谷地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和 。簡述該河谷地帶發展種植業的主要自然區位優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北省衡水中學09-10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 題型:材料閱讀
石油被稱為“國民經濟的血液”,它既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和能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近些年來,我國的石油進口量逐漸增加,分析圖2-6和圖2-7并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2002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約為1993年的 倍。
(2).簡要說明近10年我國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
(3).制造業的能源消費偏高是我國石油進口增加的原因之一。試說明我國制造業降低能耗的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讀云南路南石林地區不同植被下土層空氣中CO2濃度示意圖,完成以下2題。
1.
![]() |
無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樹林 D.天然草坡
2.如果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或自然災害。但不會引起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鹽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環境問題分布圖”,圖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環境問題分別是
![]() |
B.荒漠化問題、酸雨問題、原始森林破壞問題、農田土壤侵蝕問題
C.酸雨問題、農田土壤侵蝕問題、荒漠化問題、原始森林破壞問題
D.荒漠化問題、原始森林破壞問題、酸雨問題、農田土壤侵蝕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2007年,隨著巴厘島國際會議的結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出現了轉機。結合下圖完成以下4題。
1.圖中顯示,工業CO2排放量大于50億噸的大洲是
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對CO2排放引起后果的敘述并不正確的是
荒漠擴大
B.生物種類和生產率提高
C.沿海土地鹽堿化增強
D.氣象災害增加
3.全球變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發強烈,海平面下降 B.陸地面積增加
C.中緯度地區更加濕潤,糧食產量增加
D.高緯度農業生產的水熱條件有所改善
4.讀右面的“圣誕老人劃船送禮示意圖”,產生圖示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A. 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
B.熱帶雨林遭受破壞
C.溫室氣體增多
D.中緯度的寒潮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我國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嚴重地區之一。據此回答以下4題。
1.我國受酸雨危害最嚴重的城市是
沈陽 B.長沙 C.烏魯木齊 D.合肥
2.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氮氧化合物 D.氟氯烴
3.關于酸雨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國酸雨區面積有所縮小
D.酸雨不僅腐蝕建筑物,而且危害人體健康
4.下面各項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烴,研制新的制冷系統
B.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率
C.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發展煤炭生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傳統經濟是由“資源-產品-污染物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據此回答以下3題。
1.下列不符合從傳統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的行為是
政府制定相關的法規,加強對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監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設垃圾發電廠,化害為利
C.消費者選用環保產品,減少廢棄物
D.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減少浪費
2.在下列因地制宜創造的農業地域類型中,具有“循環經濟”特征的是
東北的大豆和小麥間作農業 B.農耕區谷物生產和家畜飼養業
C.東北平原的大農場種植業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業
3.有關循環經濟的敘述,錯誤的是
循環經濟是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B.循環經濟遵循“資源輸入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和使廢棄物再生資源化”三個原則
C.在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是清潔生產
D.循環經濟生產模式中不會有廢棄物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TSP是指大氣中粒徑小于100µm的固體顆粒物,它本身是一種污染物,同時又是其他污染物的載體。讀某地兩日“TSP濃度和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其中有一天是雨天),回答以下2題。
1.關于TSP濃度日變化曲線的分布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TSP濃度日變化規律與氣溫的日變化規律相一致
B.TSP濃度日變化規律與氣溫的日變化規律完全相反
C.TSP濃度的日變化呈“雙峰型”,有兩個高峰值
D.氣溫越高,TSP的濃度值也越高
2.關于TSP濃度的影響因素敘述正確的是
中午時TSP濃度較低的原因是此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大大減少
B.雨天時TSP濃度較晴天高
C.天氣對TSP濃度的日變化規律影響不是很大
D.當近地面形成逆溫時,大氣顆粒物的濃度值就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某河流的漁業資源變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江水流量三個因子及變化趨勢共同決定的,下面是該河某河段的這三個因子變化趨勢圖,④線是該河段漁業資源變化。讀圖回答第以下2題。
1.在⑸時間段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這個時間段對漁業資源基本上沒有影響
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嚴格控制在某個水平,則漁業資源僅由河水流量決定
C.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是提升漁業資源的關鍵
D.嚴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漁業資源的重要措施
2.如果用漁業資源變化代表該河段生態變化,⑵和⑶時間段內,河流生態與污水排放量成正相關現象,關于其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
是因為生態變化本身就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里剛好湊巧是正相關
B.是因為人口控制在一定數量
C.因為河流在一定江水流量值上具有較高的自凈能力
D.是因為人口數量相對穩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較為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南鶴壁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 題型:選擇題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已成為備受關注的海洋環境問題,據此回答以下2題。
1.下列海域,若發生同等規模的海上原油泄漏,污染最嚴重的是
A.波斯灣 B.幾內亞灣 C.孟加拉灣 D.墨西哥灣
2.長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國赤潮多發地區之一,其多發期一般出現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