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結合全球變暖趨勢,如果只考慮洋流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未來可能出現
A.北大西洋暖流勢力減弱 B.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加強
C.歐洲和北美東部氣候變暖 D.歐洲和北美東部氣候變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湖廣熟,天下足”表明長江中游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產糧區,其主要原因是
A.雨熱條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災害少
C.河流眾多,交通便利 D.糧食種植歷史悠久,勞動力資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下列與我國西南地區相關的正確說法是
A.西雙版納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特征,冬無寒潮,夏無臺風
B.垂直地域分異明顯,自然帶譜自西向東復雜程度增大
C.地勢險要,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較嚴重
D.位于我國第二級地形階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規模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都市農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積極影響表現為
A.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方式 B.保護開敞地,防止非法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改善城市微氣候,美化城市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從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確信息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A.災害的強度減小了 B.人類社會抵御災害的能力增強了
C.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增加了
D.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減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圖 9 表示了我國 75°E—102°E 附近范圍內高山林線高度隨緯度變化的情況。讀圖完 成 2題。
1.我國高山林線的高度
A.在 30°N 附近變化最為劇烈
B.在 30°N 以北變化只受溫度的影響
C.在 30°N 以南降低是因為地形的影響
D.從高緯到低緯持續上升
2.沿 30°N 一線地區
A.熱量條件優越,畜牧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
B.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
C.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具有開拓南亞市場的重要意義
D.煤炭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多選題
氣候與臨海性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世界主要經濟產出地分布在
A.熱帶、亞熱帶沿海區域 B.距江海聯運水道100 公里以內區域
C.世界人口最密集區域 D.溫帶氣候區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圖 10,回答下列問題。(共 14 分)
(1)此地區地勢總體特征為 ,氣候類型為 。
(2)月牙泉的主要補給來源是地下水。近年來,其水位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 。
(3)此地區以壁畫著稱的旅游景點是 。
(4)影響該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限制因素有 。(填寫正確項的字母)
A.遠離主要客源地 B.風沙影響 C.交通落后 D.景點單一 E.酸雨腐蝕文物
(5)該地區農作物生長的有利條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綜合題
根據所給資料,回答問題。(共 19 分)
資料 1:見圖 11
資料 2:圖 12 表示了黃土高原地區降水、植被與侵蝕之間的關系。
資料 3:表 2 是圖 11 中 A—B 線上某鄉的有關資料。
(1)根據資料 1,從 B 至 A反映出 和 地域分異規律,穿過的經濟地帶包括 。
(2)根據資料2,當年降水量小于 300mm時,森林的覆蓋率較低,降水的侵蝕力
。當年降水量在 mm之間,降雨侵蝕力急劇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較小。當年降水量超過 450mm之后,森林對水土的保持作用明顯 。
(3)根據資料3,從干濕區上劃分,該鄉屬于 區,耕作制度是 。
(4)根據上述資料,目前該鄉的人地關系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協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6年廣東單科地理高考(解析) 題型:綜合題
根據下列資料回答問題。(共 13 分)
(1)目前廣東呈現出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和相對落后的粵北山區經濟發展格局(圖 13)。2004 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年末戶籍總人口為 2451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678 萬人。按戶籍人口計算,此地區城市化水平是 。(保留整數)
(2)讀圖 14—15,指出景觀特征。
圖 14: 。 圖 15: 。
(3)適合粵北山區發展的產業有 。
(4)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發展成為城市密集區,其國土整治的重點是 。(填寫正確項的字母)
A.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B.建立城市綠地系統,構建城市綠化隔離帶
C.大量移種山區古樹綠化城市
D.鼓勵新建“花園式”工廠
E.改善交通體系,減緩交通擁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