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福建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圖5甲、乙分別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長率。完成以下2題。
1.導致該都市四人口增長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東部、南部地區經濟收人較低 B.西部、北部地區市場潛力較大
C.東部、南部地區非農產業發達 D.西部、北部地區制造業集中
2.應用GlS技術在圖5甲基礎上制作圖5乙,需要添加的數據是
A.1999年各行政區的人口數量 B.2000年各行政區的人口數量
C.各行政區的邊界 D.各行政區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福建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世博會開幕時,與P點位于向一時區的地點是
A.開普敦(E) B.倫敦(經度) C.惠靈頓(E) D.布宜諾斯艾利斯(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福建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在世博會期間,P點移動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福建卷)詳解 題型:材料閱讀
閱讀分析材料和圖表.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古馬里是13世紀~l6世紀期問西非萆原上蘩榮的貿易帝國。圖l2示意該區域的地理環境。
材料二 N國是非洲的人口大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近年來.中國與N國積極合作.在該國推廣高產水稻種植。表3表示N國主要糧食作物的構成。
(1)指出尼爾爾河從P點到Q點河段的水量變化趨勢,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較甲、乙兩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異,并分析原因。
(3)簡述在N國推廣高產水稻種植將面臨的限制性因索。
(4)根據古馬里帝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分析其興盛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福建卷)詳解 題型:材料閱讀
地理
在A、B、C三題中任選一題作答。答題時請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填涂選答的題號。
A.【選修2—海洋地理】
不通性質海水之間狹窄過渡帶,稱為海洋鋒。圖14甲、乙分別示意中國近海冬季海洋鋒和主要漁場的分布(局部)。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指出中國近海漁場與海洋鋒空間分布的關系,并分析原因。
(2)簡述為防止近海天然捕撈量下降,促進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B.【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圖15甲、乙分別示意廣東省會經濟易損性和防洪標準。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指出圖中A地區防洪標準與社會經濟易損性的關系.井分析原因。
(2)簡述B地區為減少洪水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
C.[選修6——環境保護]
蘇州河是上海的一條城市內河(貫穿城區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對河流水質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圖16示意蘇州河沿岸土地利用類型和水質的變化趨勢(水質污染綜合指數高表示污染嚴重)。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指出1989--2006年蘇州和誰質變化的總體趨勢,并分析原因。
(2)簡述改善城市內核水質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廣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利用作物秸桿等農副產品發展農區畜牧業,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氣候 B. 綜合利用資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護農田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廣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我國甲、乙兩地均位于29°N附近。讀“1971—2000年甲、乙兩地各月氣溫和降水分布圖”(圖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氣溫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較甲地豐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氣候 D. 甲地屬溫帶季風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廣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衛星遙感監測顯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錯湖面擴大了大約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凍土面積擴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發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廣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下列蓋于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蝕 B. 河水最深處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寬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漸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廣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讀“2006年我國水費源、人口、耕地和經濟總量區域比重圖”(圖2),完成以下2題。
1.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域是
A. 西南區 B. 西北區 C. 南方區 D. 北方區
2.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經濟發展匹配較差的區域是
A.北方區和南方區 B.北方區和西南區
C. 西北區和西南區 D. 西北區和南方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