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單選題
圖6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2題。
1.甲河與乙河的分水(脊)線是
A.KLOP線 B.KMOP線 C.KMNQ線 D.KRQ線
2.擬在K點與T點之問選擇起伏較平緩的路線.修建供拖拉機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線是
A.KRQFF B.KMNQPT線 C.KLOPT線 D.KsT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單選題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于5月1日正式開園.會期l84天。圖7為我國末部地區一般年份夏季風進退及鋒面位1示意圖;卮2題。
1.據圖7.下列關于世博會期問影響上海的天氣系統及上海的天氣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鋒影響,狂風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鋒影響,陰雨連綿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溫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氣旋控制,寒冷干燥
2.小亮計劃參觀世博園中多個國家館.為設計合理的線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單選題
圖8為我國某城市工業、商業和居住用地比例時空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l3一l4題。
1.曲線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符合一般城市三類用地時空變化特點的是
A.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商業用地 B.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
C.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 D.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
2.2005年與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處
A.工業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減小 B.工業用地比例增加.商業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減小,工業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減。虡I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單選題
圖9為三個城市圈20世紀不同年代人口增長示意圖。讀圖回答2題。
1.下列選項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牢、高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遷移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過程。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商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與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單選題
圖l0為我國某地區農業科技園區循環經濟模式圈。讀圖回答2題。
1.①、②、③、④、⑤的含義符合該循環系統的是
A.種苗培育、飼料加工、排放、廢棄物、飼料 B.水窖集雨、飼料加工、供暖、廢棄物、肥料
C.種苗培育、水窖集雨、凈化、廢氣、飼料 D.水窖集雨、飼料加工、供暖、肥料、廢棄物
2.該園區農業生產的特點是
A.小農經營 B.集約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多選題
圖11為我國某山體不同坡向垂直帶譜示意圖。某校地理興趣小組通過對該山體垂直帶譜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讀圖回答2題。
1.關于垂直帶譜的看法.正確的是
A.東坡、南坡的帶譜比北坡、西坡復雜.是因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比東坡的高而窄.是因為西坡比較濕潤
C.北坡積雪冰川帶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東坡積雪冰川帶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對山體位置的判斷,正確的是
A.地處南方濕潤地區 B.地處西北干旱地區 C.位于濕潤河谷一側 D.位于干熱河谷一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多選題
2010年3、4月間.我國西南數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爾自治區阿勒泰部分地區卻在準備防洪。據此回答2題。
1.西南地區發生旱災的主要原因有
A.屬于濕潤地區,農業用水量過大 B.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C.屬于干旱地區,水資源不足 D.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蒸發量大
2.阿勒泰部分地區洪水的形成原因及應對措施有
A.暴雨引發洪水.建立預警系統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庫
C.積雪融化引發洪水.疏浚河道 D.來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壩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圖l2為地球熱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回答23—24題。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下列數字所示環節與大氣保溫作用直接相關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4.全球氣候變化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B.旱澇災害增多 C.某些物種滅絕 D.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l4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圖,圖I5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一般在一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條大河的發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為主.局部地區有高寒草原。東南邊緣海拔較低的河谷中四季溫暖.降水較多。
(1)高原東南部適宜發展河谷農業。其有利條件是 ▲ 。高原北部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是▲ .若過度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2)高原北部可開發利用的主要能源是▲。東南部水能資源豐富.其原因是▲ 。 (4分)
(3)我國在高原東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三江”是指▲ 、▲和瀾滄江.建立該保護區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綜合題
圖l6為1990年和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地結構圖.圖l7為2006年各地區原油生產、 原油加工和乙烯生產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讀圖回答問題。
(1)圖l6所列國家中,與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進口國中比重最大的三個國家依次是 ▲ 、 ▲ 和 ▲ 。
(2)為保障我國石油供應安全,應采取哪些措施?(4分)
國外方面: ▲ 。 國內方面: ▲ 。
(3)讀圖l7,原油生產比重明顯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區有▲ ,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導因素是▲ 。華東地區原油加工、乙烯生產比重大的主導因素 是▲ 。
(4)石化工業園是由石油化學工業企業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優點有▲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綜合題
表l為珠江、淮河流域有關數據對比表。讀表并回答問題。
表1
※為2005年數據
(1)淮河流域面積約為珠江流域的3/5,而徑流總量卻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 。
(2)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遠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
(3)珠江中下游地區夏秋季節多突發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 ;冬季河口處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脅,主要原因是 ▲ 。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氣候原因是 ▲ 。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積分別約為480萬公頃和l200萬公頃。若兩流域單位面積耕地的農業污染量相當,根據耕地面積和徑流總最的對比關系,淮河受農業污染的程度約為珠江的 ▲ 倍(取整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