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江蘇卷)詳解 題型:綜合題
【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A.[海洋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灣的一座海上鉆井平臺起火爆炸,導致約1600米深處漏油,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氣惡劣等原因,雖然有關方面采取多種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隨即美國南部4州進入緊急狀態,并宣布在該海域禁捕。有關專家還擔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王漂向歐洲沿海。圖l8為墨西哥灣海域示意圖。
圖18
(1)該鉆井平臺所在地的海底地形類型是 ▲ ,其形態特點是 ▲ 。
(2)該海域石油污染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和 ▲ 。
(3)美國南部4州進入緊急狀態的原因是當時該海域風向為 ▲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這次石油污染導致嚴重的 ▲ 災難,宣布禁捕是因為 ▲ 。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將隨 ▲ 、 ▲ (洋流)漂向歐洲沿海。
B.【城鄉規劃】圖l9為某區域城鎮發展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l9a到19c,該區域城鎮發展的特點有 ▲ 和 ▲ 。
(2)該區域城鎮問聯系的主要方式是 ▲ 。
(3)今后,城鎮發展可能沿 ▲ (AB、AC、AD)方向最快。
(4)區域城鎮發展過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是 ▲ 。
C.【旅游地理】麋鹿生態旅游區位于鹽城國家海洋濕地保護區。圖20為麋鹿生態旅游區江蘇省內游客數量變化圖。據此回答問題。
(1)根據旅游資源的分類,濕地屬于 ▲ ,其旅游價值有 ▲ 、 ▲ 和 ▲ 。 (4分)
(2)麋鹿生態旅游區省內游客數量的變化特點是 ▲ ,其主要影響因素有 ▲ 。 (4分)
(3)生態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 ▲ 作為首要任務。
D.【環境保護】圖21為生態系統中的硫循環示意圖,圖22為我國三省原煤生產量、煤炭消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狀圖。讀圖回答問題。
(1)大氣中的硫主要來源于 ▲ 、 ▲ 和 ▲ 。
(2)影響圖示省區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
(3)我國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卻比北方嚴重,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4)酸雨的危害有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圖1是2010年3月中旬發生在我國的沙塵暴的一幅遙感影像。圖中色調白淺云層、被卷到控制的沙塵和陸地表面。讀圖1,完成以下3題。
1.該沙塵暴發生地位于
A.副極地低壓帶 B.西風帶 C.副熱帶高壓帶 D.東北信風帶
2.導致該沙塵暴的天氣系統是
A.反氣旋、冷鋒 B.反氣旋、暖鋒
C.氣旋、冷鋒 D.氣旋、暖鋒
3.影像中部顯示的是該沙塵暴的
A.中心區,沙塵揚升 B.邊緣區,沙塵擴散
C.中心區,沙塵沉降 D.邊緣區,沙塵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圖2示意某河流入海徑流量和輸沙量的逐年變化。讀圖2,完成以下2題。
1.圖中信息表明該河流
A.1950~1969年輸沙量與徑流量年變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輸沙量和徑流量變化趨勢相反
C.1950~2005年輸沙量的變化率高于徑流量的變化率
D.高徑流量年份與高輸出量年份逐一對應
2.比較1984年以來徑流量和輸出量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流域內
A.氣候變暖、變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顯著
C.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資源總量呈流動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巴西的柑橘產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醬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S洲。該州面積不大,擁有大型港口。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運輸果醬的專用輪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醬在國際市場的統治地位得以鞏固。完成以下3題。
1.一般而言,影響柑橘果醬生產廠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費市場 C.勞動力價格 D.交通運輸
2.巴西柑橘果醬生產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據材料推測,20世紀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醬在國際競爭中面臨的問題出現在
A.原料生產環節 B.加工環節
C.運輸環節 D.銷售環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據報道,某年3月9日,我國科考隊在中國北極黃河站(78°55‘N,11°56’E)觀看了極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以下3題。
1.當日,科考隊員在黃河站看出日出時,北京時間約為
A.10時 B. 13時 C.16時 D. 19時
2.當日,日落于黃河站的
A. 東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
3.據此推算,黃河站此次極夜開始的時間約在前一年的
A. 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材料閱讀
圖4中的三幅分別示意某地區的地形、1~5月氣溫變化和降水季節分配。
(1).評價圖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節該地區降水和氣溫的突出變化,并說明其農業生產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全國Ⅱ卷)詳解 題型:材料閱讀
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有長達3300千米的邊界線,是當今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豐富的地區之一。蘇聯的解體和中亞五國的獨立,凸顯了中亞地區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把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及國家中心地區其他工業城市的特大工廠的設備、物資和人力資源全部或部分遷移到大后方,即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截止1941年底,被遷走并迅速投產的工業企業已達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屬于國防工業部門。隨后成立了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制定企業疏散問題的法令。蘇聯國防委員會和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統籌領導疏散工作。
1942年前8個月的統計表明,上述地區的工業產品總值已經達到344億盧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億盧布。1942年12月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指出,在國家東部地區的遼闊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業是機械制造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這是一個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飛躍。
—摘編自《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
材料二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最大的國家,工農業較發達,主要有采礦、冶金、機械制造等工業。2007年以來,哈薩克斯坦成為中亞地區最重要的油氣生產和輸出國。2009年12月14日,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見圖5)通氣儀式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舉行,該天然氣管道開通前,中國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主要依靠海運;管道開通后,不僅縮短了天然氣的運輸距離,而且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中亞各國在能源戰略上,希望實現出口的多元化。同時,中亞各國能源企業的發展也迫切需要引進國際資本和技術。
材料三
冷戰后,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加強睦鄰互信與友好合作關系,就邊界地區相互信任和邊界地區及互相裁減軍事力量問題舉行談判。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上海五國”機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在“上海五國”的基礎上,為加強政治,安全,外交,經貿,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為加強中國與中亞各國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完成企業大規模級數轉移的特點和意義。
(2)根據材料一,二 分析哈薩克斯坦工業分布的主要特點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四川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與四省能源生產結構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B.清潔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減排溫室氣體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考試題文綜地理部分(四川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制約①省進一步開發水能的地理條件,正確的是
A. 水能資源蘊藏量小 B. 水能資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 水能富集地地質條件復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