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我國2008年某經濟作物年產量分布。讀圖回答以下3題。
![]() |
1.該作物產量居前五位的省(區)的簡稱為( )
A.新、魯、豫、冀、粵 B.新、豫 、冀、川、浙
C.新、魯、冀、甘、閩 D.新、魯、豫、冀、鄂
2.該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3.①省區該作物單產高于②省的優勢氣候條件是
A.光照 B.熱量 C.水分 D.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表中四省區分別是 ( )
A. 吉林、陜西、山東、北京 B. 陜西、吉林、山東、北京
C. 吉林、陜西、北京、山東 D. 陜西、吉林、北京、山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某區域圖,分析回答下列各題。
(1)C陡崖的相對高度最少不會低于_______________米。
(2)圖中的地質構造是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地。據圖判斷,該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地貌。
(4)為解決甲鎮的用水問題,擬在圖中A、B兩處選一處建水庫,建在何處比較合理________說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1和2,完成下列各題:材料1:據《中新網》2008年5月5日報道:該國各地持續高溫,氣溫高達43-46℃。當天有3人中暑死亡,使該國今年4月入夏以來熱死人數增至33人。材料2:圖甲是某國輪廓簡圖,圖乙是該國某地氣溫降水圖。
(1)圖中 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地;②地的自然帶是 。
(2)該國南部地勢狀況為 。
(3)據多年新聞報道,5月份是該國最熱的月份,請結合圖乙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及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乙圖中有效風能的分布特點,并分析江蘇省開發利用風能的主要原因。(6分)
甲圖中的瑪曲濕地是維系黃河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有專家指出:若這個“屏障”被破壞,劉家峽水庫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黃河流過瑪曲后平均年徑流量由137億立方米增加到164 億立方米,被稱為“黃河蓄水池”。
(2)簡述瑪曲濕地面積減小對黃河A段產生的主要影響。(4分)
南京和敦煌分別為江蘇和甘肅兩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遺產。
表3 2007年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
城市 |
游客總數(萬人) |
入境游客總數(萬人) |
入境游客占總數百分比 |
南京 |
4605 |
116 |
2.50% |
敦煌 |
140 |
10 |
7.14% |
(3)據上表概括南京客源特點,并評價敦煌客源市場條件。(6分)
(4)與江蘇省相比,說明甘肅省河西走廊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10年上學期高一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讀“我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化圖”,回答以下3題。
1.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1954年 B.1960年 C.1963年 D.1995年
2.7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明顯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經濟的發展 B.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C.死亡率上升 D.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3.從圖中“三率”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接近: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10年上學期高一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按投入—產出的工業聯系看,下列企業宜靠近鋼鐵廠布局的是:
A.造船廠 B.化纖廠 C.食品廠 D.玩具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10年上學期高一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城市家庭轎車數量猛增,直接引發的環境問題是:
A.臭氧空洞 B.地下水質變差 C.酸雨危害 D.空氣質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10年上學期高一期末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人們在塑料大棚中種植反季節蔬菜和花卉,主要是改善了當地的:
A.降水條件 B.地形條件 C.熱量條件 D.土壤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