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人口遷移示意圖,據此回答以下3題。
1.若此圖表示二戰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 )
A.從北美遷往拉美
B.從亞洲遷往拉美
C.從拉美遷往歐洲 D.從歐洲遷往非洲
2.若該圖表示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
A.從湖南流入廣東 B.從河北流往山東 C.從新疆流往內地 D.從華北流往重慶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從甲地遷移到乙地的是 ( )
A.乙地較高的工資待遇 B.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C.交通、通信困難 D.甲地優美的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單選題
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據此回答以下2題。
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數據是 ( )
某島國環境與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 |
45萬 |
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
25萬 |
2006年實際供養的人口數量 |
30萬 |
預測2010年供養的人口數量 |
35萬 |
A.25萬
B.30萬
C.35萬
D.45萬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總人口數量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無論在什么條件下,環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擴大
C.在一定條件下,環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擴大的
D.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應控制在16億人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單選題
對增加環境人口容量有利的人類活動是 ( )
A.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 B.控制人口的生活消費水平
C.改進人類獲取和利用資源的手段與方法 D.大面積圍海造陸和圍湖造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單選題
現代環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會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提高,對資源的需求量減少
B.資源總量不斷增加 C.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D.人類對糧食的需求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多選題
環境人口容量的特點是 ( )
A.不確定性 B.絕對確定性 C.相對確定性 D.相對不確定性
讀1992年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對我國各地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數據,完成20-21題。
具體地區 |
年生物量(萬噸) |
可載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長江中下游 |
88600 |
22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000 |
1000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多選題
青藏區環境人口承載力的特點是 ( )
A.地域廣大,資源豐富,環境人口承載力大
B.地處內陸,氣候干旱,環境人口承載力小
C.地理環境“高、寒”,生態脆弱,環境人口承載力小
D.充分利用該地區豐富的太陽輻射能,可提高土地生產潛力和環境人口承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多選題
下列因果關系描述正確是: ( )
A.資源總量相對穩定→生活消費水平提高→環境人口容量減少
B.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獲取數量增加→環境人口容量減少
C.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獲取能力提高→環境人口容量增加
D.經濟總產值相對一定→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環境人口容量增加
在聯合國副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2002 年“國際人力資本論壇”上說,未來世界各國的進步將更大限度地取決于人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有7 億4 千萬。而歐美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只有4 億3千萬,中國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 萬。據此回答23-25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多選題
我國正成為人力資源的超級大國,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體現在( )
A.我國民族眾多,擁有多元化的語言和文化 B.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C.我國的人口素質日益提高 D.我國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鐘階段性同步滾動檢測(14) 題型:多選題
今后,我國人力資源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 )
A.就業壓力較小 B.養老負擔重 C.老齡化的速度加快 D.數量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