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選擇題
下圖中的陰影區部分,是亞歐非地區某種主要經濟作物的種植分布區,分析回答23—25題。
1.在陰影區域,種植該作物的共同條件是 ( )
①光照強 ②熱量豐富 ③土壤肥沃 ④降水豐富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圖中這種作物在全球分布面積較大、緯度最高的國家是 ( )
A.中國 B.美國 C.印度 D.埃及
3.西非生產這種作物的自然帶主要在 ( )
A.熱帶雨林帶 B.熱帶草原帶 C.熱帶沙漠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綜合題
下圖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 |
⑴四地中最有可能為郊區的是 。(1分)
⑵從城市地域形態看,A城市可能是 ,C城市可能是 。(2分)
⑶C城地域形態的優點是 ;從城市交通運輸角度看,C城地域形態的缺點是 。(4分)
⑷A城計劃在甲、乙兩處建一座衛星城,較為合理的是 ,理由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綜合題
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
(1)指出殷墟遺址分布與河流的關系并解釋原因。(7分)
(2)指出圖中村落分布特點,解釋其意義。(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綜合題
讀下表,根據5個國家小麥收獲期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10分)
月 國 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1)圖上英文字母代號: 是印度, 是澳大利亞, 是法國, 是中國, 是加拿大。
(2)以上國家小麥收獲期不同,可以看出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決定性因素是 ,世界小麥生長地區主要分布在 。
(3)在小麥、水稻、玉米三種農作物中,世界上產量居首位的是 。
(4)世界上糧食年產量最多的四個國家分別是 、 、
、 。
(5)我國的氣候特點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① ;②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綜合題
讀以下資料和圖回答問題。
資料1:黑龍江省伊春市素有“祖國林都”、“紅松的故鄉"之稱,是我國最大的專業化林業資源型城市,現已形成了以森林資源開發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國家發改委于2007年3月17日確定其為國家首批12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在目前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經濟和生態危困的境況下,伊春市作為典型的森林資源型城市,如何通過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資料2:資源型城市發展機制和發展軌跡示意圖
(1)讀資源型城市發展機制和發展軌跡示意圖,分析影響伊春市發展的動力和阻力。(6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春市進一步發展經濟,可以從哪些方面挖掘潛力?(4分)
(3)伊春市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是 ,伊春市結合當地森林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 、 和廢棄物再生資源化。(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一地理單元測試(包括城市和農業部分) 題型:綜合題
讀“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環路分布狀況”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經濟因素考慮五大片安居工程選址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這些居住區大多房屋建筑面積大,設備齊全,環境條件優越。從社會因素考慮這五大片安居工程選址的原因是 。(2分)
(3)與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設的還應有 區的布局與建設。(1分)
(4)你認為在這五片居民區當中地價更高一些的是 居住區,試說明理由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年級許昌六校聯考地理(文科) 題型:選擇題
觀察下圖中的四種自然景觀,完成1-2題:
1.要取得四處景觀的最佳觀賞效果,應遵循的原則自左向右依次為 :
A.選擇特定地點、雨過天晴時、乘船、仰觀
B.遠眺、仰觀、低臨水面、俯瞰
C.選擇特定地點、遠眺、雨過天晴時、仰觀
D.仰觀、遠眺、乘船、選擇特定地點
2.形成第一幅圖中地貌景觀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蝕、沉積 B.溶蝕、搬運 C.搬運、沉積 D.風化、侵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年級許昌六校聯考地理(文科) 題型:選擇題
下列不屬于人文景觀特點的是 :
①季節性 ②地域性 ③可創造性 ④永續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年級許昌六校聯考地理(文科) 題型:選擇題
清朝畫家惲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資源欣賞的要求是:
A.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B.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C.把握觀賞時機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年級許昌六校聯考地理(文科)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項屬于旅游活動直接產生的環境問題是:
①臺風過后,杭州西湖大堤上的樹木被折斷吹倒
②修建黃山索道,砍掉山上林木48450立方米
③在旅游風景區的許多景物上,經常見到“××到此一游”
④“水城”威尼斯因地基下沉,正遭受流水侵蝕和空氣腐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