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某地景觀圖”,回答各題
1.根據圖中景觀判斷,該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國的
①黃土高原 ②云貴高原 ③江南丘陵 ④華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關于該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正確的是
①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②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 ③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延長生產鏈 ④應用大型農業機械,發展立體農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該地區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
A.風沙危害嚴重 B.水土流失嚴重 C.酸雨 D.臭氧層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兩股相互促進的力量。下面是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幾種模式。回答下列問題。
模式一:小商品經營 → 個體私營企業 → 工業化 → 城市化
模式二:大城市擴散 → 鄉鎮企業發展 → 工業化 → 城市化
模式三: 沿邊開放 → 邊貿發展 → 城市化
模式四:森林、礦產資源開發 → 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 → 工業化 → 城市化
1.四種模式中,以政策為動力推進城市化的是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2.下列地區中符合模式四的是
A.蘇南地區 B.浙江溫州 C.云南德宏 D.東北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東北地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各題:
1.D地的資源有:
A、鐵礦 B、煤炭 C、石油 D、森林
2.關于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地區是東北主要的水稻區。
B、ABC 區是東北的主要的林業和特產區。
C、BC是我國最大的林區。
D、FEG三河交匯地區是三河牛和三河馬的主要分布區。
3.下列關于東北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制約了農村的綜合發展件。
B、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該地區生長期長,利于養分積累是東北大米質量優越的重要原因。
C、與我國主要農業區相比,熱量條件無論怎么看都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劣勢。
D、氣候寒冷、病蟲害少;幾乎不需施用農藥,農產品具有天然的綠色優勢。
4.東北作為我國傳統的大豆主產區,其突出的區位優勢是:
A.靠近市場 B.光熱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沙塵暴的形成與消亡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各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蓋率比乙地高 B.乙地風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氣壓高于乙地
2.關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質作用與形成的地貌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流水侵蝕,易形成溝谷 B.乙地風力搬運,易形成戈壁
C.丙地風力沉積,易形成沙丘 D.三地風力侵蝕,易形成風蝕蘑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深圳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興建產業園吸引企業入住;第二階段:原有產業逐步置換為高端產業,如圖下圖。讀圖判斷各題。
1.各企業集聚在第一代產業園區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礎設施 B.加強相互競爭
C.靠近原料產地 D.獲取鄰廠信息
2.從第一代產業園區發展到第二代產業園區,當地逐漸失去的優勢是
A.管理經驗 B.資金 C.科技 D.廉價勞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流域的開發對區域發展有重要意義,美國對田納西河的開發與治理就是一個較成功的范例。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由于長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是美國最貧窮落后的地區之一。為了達到振興和發展區域經濟的目的,對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全面的綜合開發和管理,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下圖為該流域協調系統圖及田納西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二 長江某年份的汛期水位、流量變化過程線圖和流域內4個行政區的災情統計表
流域內的行政區 |
① |
② |
③ |
④ |
圩垸(個) |
141 |
143 |
1 359 |
332 |
淹沒土地(平方千米) |
750 |
250 |
1 180 |
210 |
受災人口(萬人) |
45.1 |
36.6 |
135.3 |
14.6 |
(1)結合材料一,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區位優勢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分析長江該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及洪澇災害多發的自然原因。
(3)我國長江流域的開發治理與田納西河流域相比較,有哪些相似之處?(提示:從流域內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11分
材料一 東北平原地區是我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分布區,該基地也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但近年來,由于進口大豆的沖擊,豆價大幅下跌,由原來的2.2元/kg,降到現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比較表(注:運輸費用以到達大連為例)
產地 |
含油量 |
運輸費用(元) |
生產成本(元/kg) |
生產方式 |
國產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進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約式 |
材料三: 東北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及谷物單產的比較(2002年)
|
黑龍江 |
吉林 |
遼寧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全國 |
人均耕地面積(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單位面積谷物產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東北平原地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較高的農業區,從自然條件來看,這里有利于機械化、水利化建設的因素是 。
(2)據統計,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相當于國內大豆的總產量,進口大豆在我國暢銷的主要原因是 和 。
(3)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我國東北大豆生產呈現萎縮之勢。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東北大豆生產走出困境,重振雄風。________
A.改良品種,提高大豆品質 B.加大勞動力的投入,提高單產
C.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D.大量施用無機肥,提高土壤肥力
(4)從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看,東北地區比長江三角洲地區_____。請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過計算,可以得出黑龍江省的人均谷物產量比江蘇省的人均谷物產量_______。這種現象也同時存在于東北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其它省份。請進一步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萍鄉工業以1898年安源煤礦的開辦為標志,屬我國最老的工礦城市之一。讀下圖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萍鄉附近地區地圖
材料二:被譽為“江南煤都”的萍鄉,已探明煤炭資源可開采量為4.01億噸,經過100多年大規模機械化開采后,現已累計開采原煤2.8億噸,剩余可開采儲量中近四成為劣質煤,且基本處于地層深部。
材料三:多年來,萍鄉主要工業產品都是利用當地資源發展起來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鋼鐵等。
(1)該市早期發展煤炭工業的最大不利因素是 ,近年來,該市煤炭工業的發展呈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該市在發展煤炭工業中可能會出現哪些環境問題。8分
(3)除煤炭資源外,該市還有哪些重要的礦產資源?3分
(4)該市擬在乙圖中A、B、C、D四地中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你認為最合適的地方是 ,簡述你判斷的原因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濕地有“地球之腎”之稱,也是鳥類集中的棲息地,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分析“長江中游濕地50年的變遷”圖(陰影部分表示濕地)完成下列問題:11分
(1)與東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們作為商品農業基地的自然優勢區位是什么?(2分)
(2)簡述圖中長江中游濕地的變化,并分析導致其變化的人為原因。6分
(3)扼要說明長江中游濕地變化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至少答出三點)(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