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讀下圖,完成14~15題。
1.關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中國人口已經出現了嚴重老齡化
B.人口老齡化已經導致我國勞動力嚴重短缺
C.人口老齡化已經導致我國人口規模萎縮
D.中國老齡化具有速度快、規模大的特點
2.導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 B.經濟發達,消費水平高
C.政局穩定,沒有戰爭 D.社會養老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讀美國農作物帶地區分布圖,完成16~18題。
1.決定圖中①農業帶形成和發展的最主要區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 B.土壤和技術
C.交通和勞動力 D.氣候和市場
2.某農場的農事活動安排如下表所示,據此可以判斷,該農場所在的農作物帶是圖中的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耕作 |
|
|
施肥 |
播種玉米、大豆 |
除草、照顧作物 |
作物收獲 |
翻土 |
|||||
畜牧 |
|
|
飼養照料豬并進行免疫接種 |
3.下圖甲-乙中符合上題所說農場特征的農業類型是
A.甲
B.乙
C.己
D.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讀全球氣溫年較差隨緯度分布圖,完成 19~20題。
1.導致60°S和60°N的氣溫年較差相差巨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流
C.洋流 D.海陸分布
2.赤道地區氣溫年較差小于其它地區,主
要原因是赤道地區
A.年日照時間比其它地區長
B.冬夏晝夜長短差幅比其它地區小
C.年降雨量比其它地區多
D.對流層厚度大,保溫作用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民居建筑的材料、樣式和風格等都深受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讀某地傳統民居圖,完成21~22題。
1.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長輩居住。受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圖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東面 D.西面
2.下列敘述中,不屬于圖示民居所在文化區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B.盛產春小麥、棉花,屬于旱作農業
C.屬于漢族聚居區,飲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面對全球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和能源需求的不斷高漲,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其中太陽能的廣泛開發利用就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請就太陽能及其開發利用問題,完成23~25題。
1.太陽能中的可見光
A.由核裂變而來 B.來自光球層 C.來自色球層 D.來自日冕層
2.我國下列地形區中,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是
A.氣候相對干旱的塔里木盆地 B.海拔相對較低的四川盆地
C.緯度相對較低的海南島 D.空氣相對稀薄的青藏高原西南部
3.太陽能熱水器是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常見裝置,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應該盡可能與正午太陽光線垂直,因此,上海(31°N)的太陽能熱水器,在冬至日時,其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最好調整為
A.23.5°左右 B.31°左右 C.54.5°左右 D.59°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加勒比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16時53分發生里氏7.3級地震,震中位于72.5°W,18.5°N,震源深度為10千米。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估計死亡人數將達20萬。讀“地震位置示意圖”回答問題:
26.海地不屬于______(單項選擇)
A.大西洋中的島國 B.北美洲國家 C.中美洲國家 D.拉丁美洲國家
27.海地地震發生時,北京時間為1月_____日_____時53分。
28.地震發生時,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人們最先感受到的地面震動情況是________
(左右搖晃、上下顛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地震發生后,海地當地居民大批逃往鄰國多米尼加,這種人口遷移形式屬于_____。
30.從世界地震帶的分布看,此次海地地震位于________________地震帶上。
31.對于地震,以下理解正確的是______(單項選擇)
A.一次地震中,離震中越遠,震級越小
B.等震線是地震烈度相同各點的連線
C.震中距是震源到震中的距離
D.地震震級每升高一級,能量也就增加一倍
32.地幔物質的對流是板塊運動的動力所在,圖中可能出現海底擴張的地區是______(單項選擇)
A.A與D交界處 B.B與C交界處 C.C與F交界處 D.B與D交界處
33.以下各類地貌中,不屬于D板塊與周邊板塊相互作用產生的地貌是______(單項選擇)
A.海溝 B.裂谷 C.島弧 D.山脈
34.以下是谷歌網站發布的海地太子港某處地震前后的衛星相片,其中反映地震后的相片是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圖 乙圖
35.獲取上述衛星相片主要依賴的現代地理技術是_______,如果要根據受災情況,對臨時災民安置點和醫院進行選址,并計算安全疏散道路,可以采用的地理技術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步入正軌。請閱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海南島位置圖”、“海南島年降水量分布圖”、“海南島水系圖”和“海南島地形圖”
材料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六大戰略定位是: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材料三:2008年海南全省人口為854.18萬人,分屬30多個民族,其中世居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有120多萬人,還有在海外的鄉親及其后裔500多萬人。
材料四:海岸線長達1528公里的海南島與美國的夏威夷緯度相近,是我國最具熱帶季風氣候特色的地方,這里長夏無冬,全年暖熱,雨量充沛。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海南島四季常綠,森林覆蓋率超過50%。動植物資源豐富,這里有全國少有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已發現的4200多種植物中,有近600種為海南特有。密林中棲息生活著104種爬行類動物和76種獸類。
36.從“海南島水系圖”可以看出,海南島的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系特征,從海南島氣候、地形、植被等材料可得知海南島的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文特征。
37.請從區位和資源等方面分析海南島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的有利條件。
38.與泰國的普吉島、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和美國的夏威夷島等相比,海南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旅游島還相距甚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請你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業的發展提出至少兩點建議:
39.將海南建設成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六大戰略定位之一,請說出海南省今后可加大力度開發的南海優勢資源(至少2種)
40.從 “海南島地形圖”看,海南島的椰子種植主要集中在島嶼的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從部門結構和生產特點來看,海南島的農業屬于______________農業(地域類型),此類農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點。
42.從生產條件來看,海南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的建設應該不包括______(單項選擇)
A.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 B.熱帶水果基地 C.商品糧基地 D.天然橡膠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下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黑夜,白色區域表示白晝,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45°W 30°W
43.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此時B點的晝長為______小時。
45.此時全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此時正午旗桿的影長與旗桿高度相等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此時出現極晝的緯度范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此時,赤道上夜弧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___________(快/慢)。
50.此后再過 小時,北京時間為24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辦。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丹麥地區圖。
材料二:1973年能源危機之后,丹麥政府決定轉變能源政策,積極引導能源消費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嘗試,1973年能源99%從中東進口,而現在,丹麥已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
材料三:丹麥能源領域相關數據統計(Pj=40kw),丹麥GDP增長與能耗比
51.依據材料一,描述丹麥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丹麥是西歐第三大產油國,石油主要產自___________,該地石油儲量大,但開采難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在風電制造和利用方面,丹麥一直處于世界前列,簡要分析丹麥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丹麥氣候濕潤,但水能蘊藏量不豐富,請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丹麥是舉世公認的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已走上一條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閱讀材料二,丹麥200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所占的比重為_________,簡要描述丹麥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特點,并結合材料二、三,分析丹麥對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上海市閔行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地形圖”和“朝鮮半島1月等溫線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56.由“朝鮮半島地形圖”可知,朝鮮半島形狀狹長,境內多山,東高西低,東岸平直,西岸曲折。下列海岸地貌選項中,與韓國東部、西部海岸相對應的是______(單項選擇)。
A.乙、丁 B.乙、丙 C.乙、甲
D.戊、甲
57.由朝鮮半島“1月等溫線分布圖”可知,朝鮮半島1月等溫線向南彎曲度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鮮半島北部的溫差比南部_________(小、大),其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根據“朝鮮半島1月等溫線分布圖”分析朝鮮半島冬季的氣溫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
因。
59.韓國與山東半島隔___________海相望,兩地同屬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圈,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
60.近年來,韓國對山東半島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這將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