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一極地考察船從A地沿東南方向到達B地,到達之日,B地剛好出現極晝現象。據此回答1-3題。
1.該考察船出發的時間最可能是
A.11月 B.3月 C.6月 D.9月
2.考察船到達B地當日,A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A.28° B.42° C.48° D.62°
3.考察船到達B地時,其與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
A.550千米 B.11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世界上某海岸景觀:海岸線曲折,多幽深的峽灣,海灣常深入內陸且崖壁陡峻。據此回答4~6題。
1.以上海岸景觀分布在
A.中國東部 B.智利中部 C.挪威西部 D.印度西部
2.下列關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中,與以上海岸的成因相同的是
A.東中西三大地形區縱向排列 B.河流水系呈放射狀分布
C.疆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 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星羅棋布
3.該海岸地帶最適宜的經濟活動是
A.漁業 B.鹽業 C.牧業 D.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世界某地區圖。回答7~10題。
1.圖示海峽
A.溝通了地中海與大西洋
B.溝通了大西洋與太平洋
C.溝通了紅海與印度洋
D.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
2.下列關于圖中A河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冬季有結冰現象
B.含沙量大,水能豐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3.甲國具有世界意義的礦產資源是
A.石油 B.磷酸鹽 C.黃金 D.鋁土礦
4.甲、乙兩國共有的農產品是
A.棉花 B.天然橡膠 C.椰棗 D.油橄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亞洲局部區域某時刻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11—14題。
1.N處氣壓值可能為
A.1005、1010
B.1010、1015
C.1015、1020
D.1010、1020
2.下列四城市中,風速最大的是
A.烏蘭巴托
B.北京
C.合肥
D.東京
3.鄭州與合肥相比
A.鄭州氣溫高、氣壓低
B.合肥氣溫低、氣壓高
C.鄭州有降水,氣溫低、氣壓高
D.合肥有降水,氣溫高、氣壓低
4.圖中所示的時間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兩極地區示意田,回答15一17題.
1.一艘科學考察船從長城站附近海域出發,沿地球自轉方向繞南極洲航行一周,經過大洋的先后順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北京位于中山站的
A.西北方 B.東南方
C.東南方 D.東北方
3.南極洲儲量占世界首位的自然資源是
A.鐵礦 B.煤礦 C.錳礦 D.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南美洲局部圖,回答問題.(12分)
(1) A河流流經的最主要國家是 ,該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2分)
(2) B處沿海的氣候類型是 ,簡要說明該氣候在B處的分布特點及成因。(5分)
(3)A所在國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試分析其原因。(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世界某著名海峽附近區域圖,回答問題。(9分)
(1)若塔伊茲某日于世界標準時間14時30分日落,說明此時北半球晝夜長短的分布
規律。(3分)
(2)說出圖中海峽的名稱,并簡述其地理意義。(3分)
(3)分析圖中A海域海水鹽度高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第二亞歐大陸橋”沿線示意圖,回答問題。(13分)
(1)讀圖,寫出第二亞歐大陸橋在中國境內的鐵路線各段的名稱及起止點。(6分)
(2)對比第二亞歐大陸橋東西兩端氣候類型及其特點。(4分)
(3)分析圖中60°經線所穿過的湖泊面積不斷縮小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四川成都樹德協進、石室蜀華高二5月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圖,回答相關問題(15分)。
材料一:
乙 丙
材料二:美國國內曾出現過四次人口遷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紀中期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紀20世紀之交,人口由鄉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人口大量遷往南部和西部地帶。20世紀70年代后,又出現人口向東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現象。
(1)乙圖中陰影部分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___ ,分析地發展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條件。(4分)
(2)②地所在國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出現了國內人口遷移高潮,分析遷移的主要原因。(3分)
(3)乙圖P城所在區域是世界最著名的傳統工業區,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豐富的 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后因耗能高、運輸量大和污染嚴重而出現衰落,但現在又“重震雄威”,說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4)丙圖中的Ⅰ、Ⅱ兩條人口數量變化曲線,能反映乙圖P城城市人口變化過程的是 線,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學年浙江永嘉縣普高聯合體高一第二學期會考模擬聯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0年讀青海玉樹地震參數,回答1-4題。
時 間 |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北京時間) |
震中位置 |
33.20N,96.60E(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 |
震 源 |
14km |
震 級 |
里氏7.1級 |
1.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時,玉樹縣當地的區時為
A、6時49分 B、3時49分 C、5時49分 D、4時49分
2.玉樹發生地震之日
A、玉樹縣晝短夜長 B、地球公轉的速度最慢
C、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D、浙江省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
3.青海玉樹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 B、軟流層 C、上地幔頂部 D、下地幔
4.對玉樹地震受災情況了解最快的方法是利用
A、GPS B、RS C、GIS D、W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