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與“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風成地貌”相對應的是
A.虎跳峽—云南石林—海南島沙灘—雅丹地貌
B.長江三角洲—海蝕柱—桂林山水—丹霞地貌
C.黃土塬—鐘乳石—荊江曲流—風蝕洼地
D.荊江曲流—溶洞—長江三角洲—風蝕蘑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地球光照示意圖,回答:(11分)
(1)該圖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光照圖,這一天是 月 日前后,為北半球的 日(節氣),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正在向 (近或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較 (快或慢)。
(2)此時圖中A、B、C、三點白晝由長至短的排列順序依次是 。
(3)圖中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度。
(4)與C相比,B處線速度 (大或小)。
(5)此時北京時間是 ,D點晝長約為 小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我國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在平地上用立竿測影的方法,測算正午太陽高度。如圖甲,垂直豎立一根2米長的竿OP,正午時測得竿影長OP′,可以通過tgα=OP/ OP′算出正午太陽高度α。圖乙為該小組繪制的“兩分”“兩至”期間的竿影長度變化圖。據此回答:(6分)
(1)乙圖中的數碼代號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二分二至日測得的竿影長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正午竿影長度的數碼代號是 。由②點至④點期間,竿影長度的變化是變_______(長/短),正午太陽高度α的變化是變 (大/小);
(2)若我國某學校位于111°E,則該校學生某日測得正午竿影長度的時刻,與同一天上海某校(121°E)測得正午竿影長度時刻相比,要晚 分鐘(測量時刻均就北京時間而言);
(3)由乙圖可知,竿影均朝正北方向,由此可推斷該學校位于( )
A. 南回歸線以南 B.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C.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D.北回歸線以北
(4)若北半球的兩地,在春分日測得甲地正午竿影長度為2米,測得乙地正午竿影長度為3米,據圖推斷,緯度較高的是 (甲/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某校高中學生在學習了地球公轉的知識后,提出應針對冬夏季節晝夜長短不同,適當調整不同城市路燈亮燈時段。以節省電費。下表是他們提出的有關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四個城市冬夏季節的路燈亮燈時段,據此回答:(8分)
(1)上表A、B兩列中,亮燈時段較短的是 列。B列表示的是 季的路燈亮燈時段,原因是此時我國各地晝夜長短的情形為 ;
(2)我國各地晝長夜短的時段從 日(節氣)至 日(節氣),這期間太陽直射在 半球;
(3)從路燈亮燈時間長短判斷,表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代表上海的是 ,該校學生建議上海冬季每天亮燈時間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地球一小時”是由國際環保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一項環保活動,2009年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計劃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各時區的區時3月28日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第二次活動在6月21日夏至日當天,第三次活動安排在七夕節前夕的8月22日。(5分)
(1)3月28日“地球一小時”活動時,熄燈時間比上海遲一小時的是 ( )
A. 馬尼拉(東八區) B.河內(東七區)
C. 東京(東九區) D. 墨西哥城(西七區)
(2)以上所說的各時區的劃分與地球自轉的周期有關。與時區劃分直接相關的是( )
A.地球自轉360度所需的時間 B. 恒星日
C.太陽日 D. 23小時56分4秒
(3)6月21日夏至第二次熄燈活動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地方是( )
A. 北緯3度 B. 北緯23度 C. 北緯43度 D. 北緯63度
(4)8月2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歷7月7日),當天的月相最接近 (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滿月
(5)“地球一小時”行動倡導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的哪一種成分急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圖表回答:(8分)
(1)1.這一天,地球上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 (緯線)及其以北地區有極晝現象;
(2)這一天,在緯度大致相當的上海、成都、拉薩三城市中,日出最早的是 ;
(3)這一天,下表所列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地,緯度最高的是 地;
(4)這一天的前一個月內,上海的晝夜長短情形是 ( )
A.晝長夜短,晝漸趨短
B.晝長夜短,晝漸趨長
C.晝短夜長,晝漸趨短
D.晝短夜長,晝漸趨長
(5)這一天,地球在圖中的位置是 ( )
A. 甲處 B. 乙處
C. 丙處 D. 丁處
(6)這一天,上海地區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滿月 D. 下弦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登封觀星臺位于河南省登封縣(約113ºE,34ºN),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天文臺建筑。觀星臺上有兩間小屋,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臺下正北方有一“長堤”(見下左圖),每天正午,橫梁的影子會投在“長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變化。
(1)當地球由丙處向乙處運動期間,太陽直射在 半球,河南登封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是 ,橫梁在“長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 (填寫方向)移動。
(2)橫梁在“長堤”上的正午投影距離觀星臺最近之日,北半球的節氣為 日,該日地球位于圖中公轉軌道上的 處,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是
。
(3)每日橫梁在“長堤”上離觀星臺最近的投影出現時間比北京時間12:00早還是晚?為什么?
(4)若黃赤交角變小,則夏至日時橫梁在“長堤”上正午投影的位置有何變化?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月相成因示意圖,回答問題:(8分)
(1)中秋佳節賞月,月球位于圖中字母 處,此時上海地區一輪明月升起的時間是 (早晨\中午\傍晚\子夜)。
(2)當地球上的人看到日食時,月球在軌道上的位置應在字母 處。此時的潮汐為 (大、小)潮,原因 。
(3)月球在A處時的月相名稱是 ,這時月亮的亮面朝 (東、西)凸出。
(4)月球從B到B的周期是一個 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上海市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009年11月5日下午5時32分臺灣省南投縣(東經120.7度,北緯23.9度)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約7千米。如圖所示,回答問題:(7分)
(1) 南投和臺北兩地 (選擇)。
A. 震級相同,烈度相同 B. 震級相同,烈度不同
C. 震級不同,烈度相同 D. 震級不同,烈度不同
(2) 由于臺灣省位于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地震; 當地震發生時,人們感覺到______________(選擇)。
A. 左右搖晃 B. 上下顛簸
C. 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D. 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3)下列關于地震概念的表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 震源到地表某地的距離叫震源深度
B. 地面上任意一點與震源之間的距離叫震中距
C. 地震所釋放能量的大小叫烈度
D. 震源到震中的距離叫震源深度
(4)本次地震與震級為6.9級的地震相比,相應的能量降低約_______倍。
(5)臺灣省是多地震的地方,我國還有不少地區多發地震。我國為什么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