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與德國魯爾區比較,具有的共同優勢條件是
A.有豐富的煤鐵資源 B.充足的能源供應
C.有優美的環境 D.有豐富的勞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華北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之一,其水資源緊張的原因不是因為
A.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 B.水資源浪費嚴重
C.氣候較干旱,耕地面積大 D.深處大陸內部,蒸發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南水北調工程將給北方地區帶來的生態效益是
A.控制地下漏斗區的進一步擴大 B.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
C.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D.水產養殖業的大力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工程方案相比較
A.西線地區人口最稀少,調水量最大 B.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較好
C.東線可利用京杭大運河原有水道,實現自流 D.三條路線均可把水調入首都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南水北調東線調水工程對沿線地區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有利于沿線水生生物的生長 B.沿線地下水位抬升,可解決用水緊張問題
C.工程沿線可能使土壤鹽堿化更加嚴重 D.有利于沿線城市污水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區 ②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③都位于第三階梯 ④雨熱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東北地區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B.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
C.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南北差異不大[來源:Zxxk.Com]
D.東北地區的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分布差異也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沼澤是多水條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綜合體。三江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沼澤區,經大面積開發,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但近年出現諸如氣候變干、旱災增多等環境惡化現象,于是國家決定不再墾荒,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敘述屬于沼澤的主要功能的是
①水源地、蓄水池 ②維持生物多樣性③調節氣候 ④保護農田,防風固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沖積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和
A.嫩江 B.松花江 C.鴨綠江 D.圖們江
3.有關三江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來源:學+科+網Z+X+X+K]
A.糧食單產高,但商品率較低 B.主要糧食作物為冬小麥
C.緯度高,氣溫低,多為兩年三熟 D.尚未開發的沼澤性荒原適宜建立自然保護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東北地區土地利用狀況表,回答下列各題。
土地類型 |
水面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所占比重 |
5% |
37% |
15% |
6% |
31% |
6% |
1.黑龍江省耕地、林地、草地面積比例約為
A. 5:3:1 B. 5:2:1 C.6:2.5:1 D. 7:3:1
2. 黑龍江省生產潛力較大的兩種土壤是
A .黑土 黑鈣土 B. 黑土 水稻土
C. 黑土 沼澤土 D .沼澤土 紅壤
3.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 黑龍江省農業發展的最大優勢在于
A .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廣 B .雨熱同期的氣候
C .地形平坦 D .光熱充足
4.關于東北區森林資源優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樹種豐富,主要林木有杉木、竹林、茶樹
B.是我國最重要的天然林區,集中分布在橫斷山、長江上游等地
C. 以寒溫帶針葉林和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為主
D .森林采伐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四大林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云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有關珠江三角洲地區區位范圍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包括廣東省全部,臨港、澳、臺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相鄰
C.土地面積4.16萬平方米千米,占廣東省總面積的23%[來源:學|科|網Z|X|X|K]
D.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