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9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部分地區遭遇幾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讀圖2,完成第3、4題。
1.此次旱災
A.重旱區主要位于云、桂兩省區 B.主要由于夏季風登陸晚造成
C.將對云南花卉、油菜產量造成嚴重影響D.屬突發性災害,給監測預報帶來困難
2.為防范旱災,該地區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興建蓄水工程 ②推廣人工增雨技術
③改進灌溉技術 ④實施跨流域調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皖江(長江安徽段)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利用江、浙、滬等沿海地區產業部門“騰籠換鳥”之機,形成了紡織、家電、汽車產業基地。據圖3和資料,回答5、6題。
1.沿海地區產業部門“騰籠換鳥”的主要原因是
A.消費市場呈飽和狀態B.地價、勞動力成本高
C.能源、資源消耗殆盡D.交通樞紐的地位下降
2.對皖江沿岸工業帶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是
A.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水熱資源非常豐富
B.主要依靠水運聯系長江三角洲及周邊地區
C.汽車等產業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業聚集
D.以電子信息產業中的高端產品為發展目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1月,廣西昭平縣茶葉生產因自然災害造成很大損失,受災茶園面積約6.0萬畝,特別是海拔350米以上的中高山茶園普遍受害。讀表1,回答7、8題。
表1: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生產狀況統計表(2002年)
|
茶園面積 (萬公頃) |
茶葉產量 (萬噸) |
茶葉出口量 (萬噸) |
中國 |
113 |
75 |
23 |
印度 |
51 |
83 |
22 |
印度尼西亞 |
16 |
17 |
10 |
斯里蘭卡 |
19 |
31 |
29 |
其它 |
61 |
100 |
59 |
1.有關茶葉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印度茶葉單位面積產量高于中國
B.茶葉產量與茶園面積呈正相關關系
C.茶葉出口量與產量呈正相關關系
D.中國茶葉人均出口量為世界最高
2.與印度相比,中國茶葉生產
A.氣候條件優越、水熱條件配合好
B.受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C.可能受到寒潮等氣象災害的威脅
D.機械化程度高成為最突出的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表2中序號①至⑥為我國六個省會城市,據此回答9—12題。
表2 (單位:℃)
序號 |
一月均溫 |
七月均溫 |
年均溫 |
序號 |
一月均溫 |
七月均溫 |
年均溫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1.⑥-⑤-④城市氣溫的變化體現了
A.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
2.影響①-②-③城市年溫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陸位置 C.太陽輻射 D.人類活動
3.與④、⑤、⑥相對應的省會城市是
A.成都、武漢、杭州 B.石家莊、合肥、香港
C.鄭州、西安、蘭州 D.鄭州、長沙、廣州
4.與⑤城市同緯度的大陸西岸,其夏季氣候特點的主要成因是受
A.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B.西風帶控制
C.東北信風帶控制 D.赤道低壓帶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9年,第08號臺風“莫拉克”在臺灣造成461死亡、192人失蹤損失、46人受傷,經濟超新臺幣145億元,圖4中能夠“莫拉克”成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5和圖6表示黑龍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與黑龍江的交匯處)沼澤、耕地及人口的變化,據此完成14—15題。
1.關于圖5與圖6關系的正確敘述是
A.1954—1976年,耕地面積與農業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B.1954—2000年,濕地面積與農業人口數量的變化呈負相關
C.1976—1986年,耕地面積與非農業人口的增長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濕地面積與總人口數量的變化呈正相關
2.與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是
A.勞動力短缺 B.低溫冷害更嚴重
C.人均耕地面積減少 D.洪澇災害更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7為我國華北地區1954~2002年氣溫與年降水量變化示意圖,據圖回答16~18題。
1.華北地區降水量年際變化的最大值約為
A.30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350毫米
2.2000年華北地區的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A.夏季風強,向北推進快 B.夏季風弱,向北推進慢
C.氣溫高,蒸發量大 D.雨季開始早,結束晚
3.華北地區氣溫變化趨勢帶來的可能影響有
①縮短農作物的生長期 ②減少植物病蟲害
③減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劇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8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三種貨運方式占全國的比重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別代表的有
A.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B.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
C.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
D.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
2.限制區域交通運輸方式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氣候 ③植被 ④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監測顯示,截至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時,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域的海冰范圍達四點六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積占渤海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一。這次海冰災害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冰層厚。閱讀材料,回答21、22題。
1.造成此次海冰冰情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A.鋒面雨帶長時間滯留 B.反氣旋長時間控制該區域
C.寒潮影響時間長 D.北冰洋海冰向南漂移降溫所致
2.此次海冰災害主要影響是
①內河航運 ②北煤南運 ③淡水養殖 ④海島居民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五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4分)圖9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圖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點;并寫出長江對重慶形成和發展的作用。(3分)
資料一:重慶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重、化工業產值比重為70%。重慶力爭在2010年將第三產業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高至15%。同時優化提高第二產業,承接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初步形成以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材料工業、石油天然氣化工、電子信息、能源和輕紡等為支柱的產業結構。
資料二:重慶能源消費結構
能源 |
煤 |
天然氣 |
電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2)寫出成都附近的農業地域類型,并簡述該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3分)
(3)重慶是我國酸雨發生最早,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據當地地理條件,說出重慶為減輕酸雨污染在能源開發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分)
(5)重慶從區域可持續發展出發,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簡述其承接產業轉移所具備的優勢條件。(4分)
(6)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區自助旅游,說出此季節需防范的自然災害和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7)指出上海寶山與本區域西部的鋼鐵工業區位條件的不同點。(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