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乞力馬扎羅山(3°N,37°E)(圖3),距離東非大裂谷約160公里,山頂終年積雪。圖4為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回答第5~6題。
1.乞力馬扎羅山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噴發 B.巖層發生褶皺
C.巖層斷裂錯動 D.外力侵蝕
2.與喜馬拉雅山相比,乞力馬扎羅山地垂直自然帶
A.數目更多,因為其緯度較低
B.數目更少,因為其海拔較低
C.南北坡數目差異大,因為其南北坡緯度差異大
D.南北坡數目差異小,因為其南北坡地勢差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圖5中洋流對相鄰陸地環境的影響是
A.增加了濕熱程度 B.降低了干熱程度 C.減輕了寒冷狀況 D.加劇了干燥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圖6為“北半球某農場的農事安排示意圖”。讀圖完成第8題。
該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主要區位條件是
A.農場規模大,勞動力豐富 B.水利工程量大,水源豐富
C.單位面積產量高,地廣人稀 D.機械化程度高,地形平坦開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從19世紀后期至今,世界汽車產業中心經歷了從歐洲到北美再到亞洲的變化過程。讀圖7,回答第9~11題。
1.能反映世界汽車產業中心轉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
2.世界汽車產業中心不斷向中國轉移,主要是因為
A.消費市場擴大 B.原料供應充足 C.勞動力廉價 D.技術水平較高
3.汽車產業中心的轉移會使中國
A.環境污染加劇 B.就業壓力增加 C.人口向內地集中 D.產業升級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36分)2010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結合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描述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和地勢地形特征。(8分)
海南積極拓展國際旅游市場。目前,俄羅斯取代韓國、日本,成為海南島最大的客源國,俄羅斯赴海南島的游客數量遠超過其赴新加坡的游客數量。
(2)分析海南島吸引俄羅斯游客的原因。(8分)
《意見》確定海南島應大力發展熱帶現代農業,使之成為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熱帶水果基地、漁業出口基地。
(3)分析海南島發展熱帶現代農業的有利區位條件。(10分)
(4)指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并對應說明其在圖16中的具體表現。(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30分)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探索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國家決定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景德鎮屬浮梁之興西鄉,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鎮,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鎮。瓷器生產過程緊密有序,“共計一環工力,過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業制陶器,利濟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遠近事陶之人,挾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趨之如鶩。明萬歷年間,“鎮上傭工皆聚四方無籍游徒,每日不下數萬工”。
——選自于《景德鎮陶錄》《明清經濟及中外關系》
(1)結合材料一分析景德鎮制瓷業發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景德鎮的瓷器制作需經過取土、煉泥、洗料、做坯、噴釉、滿熏、燒爐等過程。由于制瓷業上千年的發展,目前景德鎮瓷土可開采儲量不足100萬噸。
(2)指出景德鎮制瓷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4分)
(3)結合圖19,分析該流域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對鄱陽湖環境功能產生的影響。(6分)
材料三:鄱陽湖地區資源豐富,基礎條件較好,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區域競爭力較弱。因此,要加強生態經濟區內各中心城市間的協調互動,打造鄱陽湖城市群。同時推動城市群與省內其他城市聯動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啟動南昌、九江、新余等工業城市的區域性熱電聯產工程,利用電廠余熱余壓集中供熱供冷,有效節能。
(4)結合材料三,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說明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題型:選擇題
圖1是四個地區自然地理景觀示意圖。讀圖1,完成第1~3題。
1.圖中所示地理景觀所在地的氣候特征是
A.甲——全年高溫,降水多 B.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少
C.丙——全年酷寒,降水多 D.丁——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2.圖中所示地理景觀
A.甲→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
B.甲→丙的變化與低緯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的變化相近
C.乙→丁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熱量
D.乙→丁的變化與亞歐大陸從西岸到東岸的變化一致
3.與圖中丁處自然景觀的形成天系密切的是
A.全年高溫的氣候 B.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
C.流經沿岸的暖流 D.強烈的流水侵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題型:選擇題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縣發生里氏7.1級地震。讀圖2,完成第4~6題。
1.地震發生時,某地的區時為13日15 時49分,則該地的經度可能是
A. 0° B.30°W C.90°W D.120°W
2.此次地震
A.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
B.位于大陸內部斷裂帶
C.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所致
D.由于下地幔地應力的強烈釋放所致
3.此次地震震后救援難度大是因為該地
①高寒缺氧
②生態環境脆弱
③正值多雨季節
④交通不便
⑤缺乏預警機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⑤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題型:選擇題
某旅游團7月初來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導游溫馨提示:①早晚天氣較涼,備好外套;②氣候干燥,多補充水分;③去海邊沙灘燙腳,備好沙灘鞋;④游泳一定帶好防曬用品。
上述提示與成因對應正確的是
A.①——大氣削弱和保溫作用均弱,氣溫日較差大
B.②——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上升,天氣晴朗干燥
C.③——白天大氣反射作用強,沙灘吸熱快
D.④——正午太陽直射該島,太陽輻射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題型:選擇題
表l為2000年中國人口遷移流向統計表。讀表l,回答第8題。
2000年中國人口遷移流向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A.東部是人口的最大遷出區 人多地少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遷人區 礦產資源的開發
C.人口遷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遷往東部 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D.人口遷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遷往東部 自然條件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