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于4月30目20時(北京時間)隆重開幕,本屆世博會將歷時184天。設P點為晨昏圈與緯線的切點,當世博會開幕時,P點所在地盛行東南風。完成下列各題。
1.世博會開幕時,與P點位于向一時區的地點是 ( )
A.開普敦(E)
B.倫敦(經度
)
C.惠靈頓(E)
D.布宜諾斯艾利斯(
W)
2.在世博會期間,P點移動方向是 (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據報道,某年3月9日,我國科考隊在中國北極黃河站(78°55‘N,11°56’E)觀看了極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列各題。
1.當日,科考隊員在黃河站看出日出時,北京時間約為 ( )
A.10時 B. 13時 C.16時 D.19時
2.當日,日落于黃河站的 ( )
A.東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據此推算,黃河站此次極夜開始的時間約在前一年的 ( )
A.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面四幅圖,是同一時刻從不同位置上空觀察到的晝夜情況(陰影代表黑夜,其他部分代表白晝),此時杭州(30°N,120°E)正值正午時刻。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2分)
A.A圖是從(0°,120°E)上空觀測到的
B.B圖是從(23°26′N,120°E)上空觀測到的
C.C圖是從(23°26′N,30°E)上空觀測到的
D.D圖是從(0°,120°E)上空觀測到的
(2)若甲、乙、丙、丁的緯度分別是:56°N、0°、45°N、5°S,比較圖中甲、乙、丙、丁四點這一天的晝長________(用“>,<,=”表示);比較圖中甲、乙、丙、丁四點這一天的正午太陽高度________(用“>,<,=”表示)。(4分)
(3)有一架飛機此刻要從A圖中的甲點沿最近距離飛到C圖中的丙點,飛機的飛行方向是 。(2分)
(4)把此刻的晝夜分布情況畫到圖上。(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為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的左側是某季節影響氣候形成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左圖為四地的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氣候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1分)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圖中A氣壓帶的名稱是 ;根據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可以判斷出圖示地區的季節是 季。(2分)
(3)圖中,氣候類型⑦的成因是 ;此時,④地區氣候的特點是 ;氣候類型⑤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3分)
(4)圖中,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自然帶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 。(1分)
(5)若圖表示亞歐大陸,則⑧附近是著名的 漁場,形成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甲、乙兩圖分別為“同一地區不同時間的等壓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天氣形勢由甲圖變為乙圖后,描述山東半島風向的變化情況。(2分)
(2)甲圖中A處表示鋒線,可能形成 鋒面,預測未來幾天B處天氣變化特點。(3分)
(3)乙圖中最可能處于陰雨天氣的是(2分) ( )
A.山東半島 B.朝鮮半島
C.日本九州島 D.臺灣島
(4)進入2010年以來,新疆暴雪頻發,分析暴雪給當地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16日國際溫室氣體減量協議《京都議定書》生效滿4周年。《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
材料二
2005年1月北方15個省(市、區)
氣溫距平(℃)和采暖耗能變率(%)
(1)2005年我國北方大部分省區1月平均氣溫________(偏高/偏低),圖中1月平均氣溫偏高比較明顯的兩個省區其采暖耗能減少了________和________。(3分)
(2)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是(2分)( )
A.澳大利亞 B.俄羅斯 C.美國 D.法國
(4)抑制全球氣候變暖,減少CO2排放,可從哪些方面采取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數百萬年來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國科學家對青藏高原隆起過程與環境變遷等進行了多年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許多最新進展。讀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風帶情況變化示意圖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氣環流和高原季風剖面示意圖
(1)分析圖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風帶的位置的不同之處是 ,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分析圖乙,A、B之間的風帶名稱是 。(2分)
(3)青藏高原隆起對我國和亞洲地區產生許多方面的影響。根據題目材料和下面的關聯示意圖,從備選項目中找出對應圖中①②③④的內容。
① ,② ,③ ,④ 。(4分)
A.阻擋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
B.中亞和西亞粉塵東輸,沉積形成高原
C.改變海陸分布和亞歐大陸輪廓
D.東亞和南亞地區形成季風區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性。(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圖l反映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國人口的年齡構成,與10年前相比,我國0—14歲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總人口增加了近1.3億。讀圖1結合材料,完成1—2題。
1.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時期是
A.20世紀初期 B.20世紀40年代
C.20世紀末期 D.20世紀60年代
2.該國在20世紀末期的人口增長模式表現為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表為聯合國預測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趨勢。據此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4題。
主要遷出國 |
數量(萬人/年) |
主要遷入國 |
數量(萬人/年) |
中國 |
30.3 |
美國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國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亞 |
18.0 |
英國 |
13.6 |
菲律賓 |
14.4 |
澳大利亞 |
8.3 |
1.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
A.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遷移 B.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
C.從西半球向東半球遷移 D.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
2.移民外遷的最主要目的是尋求
A.更高的社會地位 B.更高的經濟收入
C.更多的休閑時間 D.更優的自然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我國人口容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A.我國人口與耕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B.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C.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均消費水平無關
D.我國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