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代碼處的城市名稱: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城市B所在的五大湖地區農業帶是________(填名稱)城市B所在的東北部工業區發展工業的區位條件有哪些?
(3)五大湖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城市C的興起,主要是因為墨西哥沿岸________資源的大量開采
(5)城市A附近的“硅谷”是當今世界的________工業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澳大利亞降水和植被分布最明顯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該國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國沿岸的寶山鋼鐵企業從該國的西北部進口優質________礦。
(4)C部分農業類型是________,其農業生產的不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氣候,B地地形區名稱是________,B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氣候,兩地氣候不同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
(2)安第斯山脈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南極洲和拉丁美洲之間的海峽是________,其海域洋流的流向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南極洲地圖回答:
(1)字母________表示有極晝、極夜現象的中國南極________站
(2)由南極吹往D點的風,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其風向偏轉為________。
(3)近年來,南極地區上空出現的________會給人類環境帶來極大危害。
(4)南極大陸煤炭豐富的事實為地殼運動的________學說提供了有力佐證。
(5)南極氣候酷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人口遷移差額率是指某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人口遷入率與遷出率之差。讀某城市略圖(甲)和該城市各地區2004年人口遷移差額率和自然增長率示意圖(乙),回答1--3題。
1.造成該城市人口變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該城市交通便利 B.周圍衛星城鎮市場廣闊
C.周圍衛星城鎮環境質量好,地價昂貴 D.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環境質量低
2.A是該城市中心商務區,下圖中反映A區人口變化特點的是曲線( )
A.M B. N C.O D. 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在大城市提倡的營建“綠色屋頂”和“綠色陽臺”,其改善環境的主要作用是( )
A.減少城市的噪聲和光污染
B.減輕熱島效應和美化環境
C.減輕光化學煙霧的污染
D.降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真臘風土記》(元)記載:①自溫州開船,西南行,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頂風可半月到真臘;②真臘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不識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絕無;③信教者削發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跪足。據此并結合圖1,回答問題。
1.真臘、暹羅、交趾地區所在的半島是( )
A.中南半島 B.印度半島
C.阿拉伯半島 D.小亞細亞半島
2.真臘地區的氣候屬于(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3.現在有些城市實行了“公交優先”的規定,其目的是( )
A.扶持國有企業,突出公有制為主體
B.公共汽車是無污染的交通工具
C.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狀況
D.限制自行車等交通工具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判斷9----11題。
1.四國均有典型的放牧業,其中以牧牛業為主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國家③中的哪條鐵路的修建改善了畜產品的外運條件(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3.四國中既有發達的大牧場放牧業,又有發達的商品谷物農業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