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流域河流分布圖及其干流河床對應的剖面圖”。讀圖回答題。
1.計劃開發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壩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2.該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發生的河段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3.M河流域植樹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態功能是
A.防風固沙 B.調節氣候
C.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東北的耕地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A.地勢平坦廣闊,地廣人稀 B.土壤肥沃
C.降水豐沛 D.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對于美國農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農業高度機械化、現代化 B.農業具有地區生產專門化特點
C.美國不需要進口農產品 D.美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輸出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魯爾區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也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區之一。據此完成題。
1.目前,在以下四種貨物中,經萊茵河河運入該區且運量最大的是
A.煤炭 B.鐵礦石 C.鋼材 D.機械
2.新企業不愿落戶綜合整治前的魯爾區是因為該區
A.勞動力工資水平高 B.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C.基礎設施陳舊 D.通信服務落后
3.20世紀70年代,該區的鋼鐵工業也開始衰落,原因之一是
A.企業數量減少 B.水源缺乏
C.煤炭儲量減少 D.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
4.下列關于魯爾區綜合整治措施,錯誤的是
A.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B.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
C.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D.增加煤炭、鋼鐵企業的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讀“某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比較圖”,回答題。
1.關于該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城市化與工業化呈同步增長趨勢
②該國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水平不相適應
③該國屬發達國家
④階段Ⅲ,該國經濟增長主要來自第三產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階段Ⅲ,該國吸納勞動力的主要產業部門有
①勞動密集型產業 ②資源密集型產業 ③技術密集型產業 ④現代服務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南水北調和西電東送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和能源跨地區調配工程。據此完成題。
1.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與東線工程相比,中線工程線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資較小
②南水北調“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可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南北調配和東西互濟
③南水北調工程不會對北方地區產生不利影響
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可調水量大,但水質較差,必須加強取水區的保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關于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青海輸出的主要是火電,主要輸送到上海
②內蒙古輸出的是火電,主要輸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輸出的主要是水電,主要輸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區
④云南輸出的主要是水電,主要輸送到廣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圖示意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圖層。據此完成題。
1.該專題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類和評價 B.工業分布與交通的關系
C.商業分布和規劃 D.學校分布
2.若利用該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深埋垃圾場的選址,在下列圖層中應增加
①大氣污染 ②區域規劃 ③造紙廠、印刷廠分布 ④水文地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我國既有鐵路干線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后,在提速干線上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實現了旅客列車追蹤間隔5分鐘。這標志著我國鐵路干線提速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回答題。
1.該次鐵路大提速主要應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
C.遙感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 D.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
2.根據提速動車組列車時刻表,乘坐下表中哪一車次的旅客到終點站時看到太陽最接近正南方向
動車組車次 |
始發站 |
終點站 |
開車時間 |
終到時間表 |
D21 |
北京 |
長春 |
07∶15 |
13∶31 |
D201 |
南昌 |
長沙 |
08∶00 |
11∶15 |
D584 |
寶雞 |
西安 |
11∶11 |
12∶23 |
D776 |
深圳 |
廣州 |
11∶18 |
12∶28 |
注:長春(43°53′N,125°20′E) 長沙(28°11′N,113°00′E)
西安(34°15′N,108°55′E) 廣州(23°00′N,113°13′E)
A.D21 B.D201 C.D584 D.D7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圖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內蒙古阿拉善盟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在十幾年前,草原的覆蓋率為5%,草場土質為粘土,生態環境較為脆弱。這里草原放羊載畜量為120萬頭,實際上養羊頭數為200萬以上。
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有上百萬的外地人擁入內蒙古草原樓取發菜(諧音發財),內蒙古1/5的草原嚴重退化。在鄂爾多斯沙區,每年每戶大約要挖67平方米土地上的沙蒿作為燒柴。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擴大的人為原因分別是 、 、 。
(2)農耕區出現的另一種荒漠化現象是 ,形成的原因是 。
(3)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移民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