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省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亞洲季風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此時為北半球的 季,亞歐大陸上形成 氣壓,它割斷了 氣壓帶,在相應的太平洋形成 高壓。(4分)
(2)半年后,A處刮 季風,風的源頭是 ,性質是 ,B處刮 季風。(4分)
(3)季風環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的成因是 。(4分)
(4)與A緯度相當的大陸西海岸形成 氣候。成因是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省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的左側是某季節影響氣候形成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左圖為四地的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6分)
(1)關于氣候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2分)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圖中A氣壓帶是 ; 根據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可以判斷出圖示地區的季節是 季。(4分)
(3)圖中,氣候類型⑦的成因是 ;④地區氣候類型是 ; 此時, ④地氣候的特點是 ; 氣候類型⑤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要說明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8分)
(4)③地氣候類型是 ;氣候特征特征是 。(4分)
(5)①是 氣候,此氣候的特點是 ;( 4分 )
(6)① 氣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是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在南緯23度附近分布有該氣候,請分析原因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5年1月6日,是我國大陸“13億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數量,再一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有關專家還指出,我國近期人口特征表現為三大高峰相匯,即增長高峰、老齡化高峰和就業高峰同時出現。
1.我國人口“增長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 人口基數大 B.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國外人口遷入
2.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我國
A.養老保險制度較為完善 B.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C.人口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D.人口再生產處于“現代型”階段
3.從人口普查資料可以看出,我國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農村,其主要原因是
A.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環境問題較為嚴重
C.農村人口的身體素質更好 D.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更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B.一個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由該地區的資源狀況所決定的
C.環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最適合人口
D.科技越發達,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數則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a、b、c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三種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據此回答:
1.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國家中,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②國0~14歲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大小及應采取的 相應正確措施是
A.70% 鼓勵生育 B.60% 計劃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勵人員出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二十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出現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設 B.人口分布不均
C.戶籍制度的改變 D.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經濟收入差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隨著城市的發展,工業區往往不斷向郊區移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
A.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城市環境 B.方便原料運輸
C.靠近交通干線 D.拓寬城市地域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世界不同生產力水平國家人口增長圖”,回答9-10題:
1.圖中A類國家人口再生產的特點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2.下列既屬于B類國家,人口再生產又進入“現代型”階段的是
A.尼日利亞 B.德國 C.中國 D.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安徽馬鞍山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某城市是環形放射狀道路,讀下圖回答12-13題:
1.圖中能正確表示城市從市中心到外緣地租水平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A.a曲線 B.b曲線 C.c曲線 D.d曲線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區是
A.住宅區 B.工業區 C.商業區 D.文化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