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2007年6月25日是我國第十七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堅守耕地紅線”。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到2010年末全國耕地面積必須確保不低于18億畝。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二:我國每年因災害毀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災損耕地嚴重的省份也是開荒面積最多的地區,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75。
1.據統計,2005年我國東部耕地減少面積約占全國耕地年內減少面積的2/3。那么,導致這一結果的前兩位原因分別是什么?(2分)針對耕地資源銳減的突出問題,東部地區應采取怎樣的對策?(3分)
2.材料二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3.山東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面對現實,應采取哪些措施發展優質高效農業?(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表為四個國家某一年的人口變動數據,回答1-2題。
國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人口出生率(%) |
2.9 |
2.6 |
2.4 |
1.3 |
人口死亡率(%) |
2.3 |
1.2 |
1.0 |
1.1 |
人口增長率(%) |
0.6 |
1.4 |
1.4 |
0.2 |
人口遷移率(%) |
-0.2 |
-0.1 |
0.1 |
0.2 |
1.四個國家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個國家中,最可能是發達國家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②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產;④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 )
A.①熱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場 B.①水源②地形③熱量④市場
C.①地形②國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熱量③地形④國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農業生產布局受政策以及政府干預手段影響明顯的是:
A、青藏高原的放牧業 B、上海郊區的乳牛場
C、三江平原的商品糧基地建設 D、河西走廊的灌溉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農業地域類型,既屬于密集農業又屬于商品農業的是:
A.青藏高原的畜牧業 B.南方的水稻種植業
C.珠江三角洲的花卉種植業 D.東北平原的個體糧食產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是:
A、單位面積產量低,但商品率較高 B、科技水平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機械化水平低,單位面積產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有關商品谷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
B、商品谷物農場都是家庭經營方式
C、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商品谷物農場
D、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山東聊城三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珠江三角洲歷史上以桑基魚塘聞名全國,并且是我國十大商品糧基地之一、三大蠶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來,農業生產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8——9題: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
A.地勢低平,河流眾多,水網稠密 B.氣候高溫少雨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具有肥沃的紅壤
2.近年來,珠江三角洲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為( )
A.農區牧業基地 B.商品棉生產基地
C.商品糧生產基地 D.出口創匯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