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世界四地的關聯圖。回答下列各題。
1.如果圖中箭頭abc表示四地所在國家之間國際貿易中的某種農產品,則該農產品是
A.玉米 B.小麥 C.稻米 D.大豆
2.如果圖中箭頭b表示電子工業的區位轉移,則遷入地的區位優勢主要是
①地價因素 ②技術因素 ③勞動力因素 ④資金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示意的甲、乙兩國分別為傳統、新興的鮮花生產國。讀下圖,完成下題。
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原因
① 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 節分配均勻
② 甲國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③乙國受赤道低壓帶影響,全年降水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
④乙國受地形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世界兩條大河的三角洲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甲、乙兩個三角洲自然地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區全年盛行西南風 B.兩地區氣候形成原因相同
C.兩地區的主要河流水量豐富 D.兩地區以流水堆積地貌為主
2.如果城市A利用當地原料發展加工工業,最適宜的工業部門是
A.棉紡織工業 B.麻紡織工業 C.水產品加工業 D.電子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美國農業帶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據圖判斷,美國農業生產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 B.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C.農業生產高度商品化 D.農業生產高度集約化
2.圖中①、②兩地農業生產中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A.熱量差異 B.水分差異 C.科技差異 D.政策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一組世界區域地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A. 土壤、水源 B. 光熱、降水 C. 風向、地勢 D. 地形、河流
2.甲國有世界上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 歐亞大陸橋西端 ② 扼北海航線要沖
③ 位于萊茵河入海口 ④ 經濟腹地覆蓋整個歐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 為世界某糧食作物主要產區分布示意圖。讀下圖 ,回答下列各題。
1.當圖中P 點的太陽高度為90°時
A.非洲大部分地區為白天 B.歐洲大部分地區為黑夜
C.南美洲小部分地區為黑夜 D.南極洲小部分地區為極晝
2.形成圖中糧食作物產區氣候,最主要的原因是
A.盛行西風帶的影響 B.季風環流的影響
C.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 D.近海寒暖流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某區域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M國東西兩側的海域分別是
A.地中海、紅海
B.挪威海、波羅的海
C.北海、地中海
D.波羅的海、北海
2.該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寒帶針葉林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在全球展開。全球上千個城市,在當地區時20點30分至21點30分這一個小時里,依次熄滅電燈、關閉電源。讀下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活動當天,按照20點30分來臨的順序,各城市依次熄滅電燈。圖中五城市熄滅電燈的順序是
A.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
B.倫敦—雅典—莫斯科—惠靈頓—舊金山
C.倫敦—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
D.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舊金山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中有四個城市位于東半球
B.倫敦與雅典的氣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靈頓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與舊金山晝夜長短變化幅度一致
3.該活動已經開展了三年,目的是轉變民眾對于碳排放的態度,抑制全球性環境問題。其應對的主要全球性環境問題是
A.臭氧層破壞 B.全球變暖 C.酸雨 D.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因沙塵中含有較多的鹽塵,該地區的沙塵暴被稱為“白風暴”。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Rl和R2兩河的主要補給是 ,影響流量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
(2)圖示平原地區侵蝕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1分)
(3)20世紀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區大規模墾荒,這對土地產生哪些影響?(2分)
(4)在開墾的同時,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簡要分析在該地區不合理灌溉對土壤的影響,并說明其發生過程。(2分)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會對L湖產生什么影響? (2分)
(6)分析“白風暴”中鹽塵的主要來源。(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完成下列要求。(6分)
⑴判斷G河自N點至M點流經地區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2分)
⑵說明G 河水量豐富的原因。(2分)
⑶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