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濕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庫、稻田是濕地 B.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C.高山上沒有濕地 D.我國濕地類型多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七省區某種自然植被面積占全國該種植被面積比例圖,回答1-2題。
1.該種植被區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為
A.種植農業 B.畜牧業 C.林業 D.漁業
2.該植被區最普遍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由國家林業局舉辦的“林業碳匯與生物質能源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獲悉:目前,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75億公頃。結合我國部分防護林分布圖,回答1-2題。
1.國家大力推進“退耕還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產量 ②提高生態質量 ③提高農民收入 ④調整農業結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關于圖中各防護林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田
B.②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農田
C.③抵御海風、海浪和暴雨的襲擊
D.③進行平原綠化、美化城市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陜西十大怪:面條似腰帶,鍋盔像鍋蓋,碗盆難分開,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饃大碗賣,板凳不坐蹲起來,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不裝頭上戴,唱戲大聲吼起來。據此回答1-2題。
1.由于陜西關中地區以種植________才形成了“面條似腰帶”的傳統習慣
A.玉米 B.小麥 C.大豆 D.高粱
2.“姑娘不對外,帕帕不裝頭上戴”的主要原因是這里風沙大,在陜西冬春季節常刮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服務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
①便利的交通位置 ②旅游業發達
③引進外國資金和技術 ④近些年來電子工業發展迅速
⑤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甲乙兩個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為我國________地區,所屬地形區是________;乙為我國________地區,氣候類型是________。
(2)從土地利用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區,完成下表。
地區 |
土壤類型 |
耕地類型 |
作物熟制 |
人均耕地水平(與全國人均比較) |
甲 |
|
|
|
|
乙 |
|
|
|
|
(3)甲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簡要分析其商品糧基地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梅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發源于祁連山的弱水流經河西走廊,最終注入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讀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為________省,B為________自治區。圖中弱水流域地處年降水量小于________mm的非季風區。
(2)弱水年總徑流量為43億立方米,它在河西走廊綠洲農業灌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徑流量較為豐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若因灌溉不合理,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發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兩湖,乙湖已于上世紀后期徹底干枯,成為沙塵暴的源地之一。你認為造成這一后果的人為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南京六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原始文明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環境文明時代。據此回答1-3題。
1.人類社會四個發展階段的人地關系思想演化過程是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B.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C.謀求人地協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謀求人地協調→征服自然
2.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是
A.原始文明時代 B.農業文明時代 C.工業文明時代 D.環境文明時代
3.決定農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是
A.勞動力 B.資金 C.技術 D.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南京六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A.就是今天所講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B.體現了在中國古代有了保護生物和因地制宜的主張
C.是指人類的生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D.體現了經濟發展以工業與服務業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南京六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圖中箭頭1表示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箭頭2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將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去。據此回答5-7題。
1.圖中M代表
A.物質和能量 B.廢棄物
C.人類社會 D.環境
2.可以用圖中箭頭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嘯
C.臺風、寒潮 D.森林資源、礦產資源
3.關于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要有箭頭2存在,就一定會產生環境問題
B.人類會影響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可能影響到人類
C.如果箭頭1、箭頭2表示的人類活動力度較大,都可能產生環境問題
D.由圖可知,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無法使其協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