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9示意為地球圈層間的水循環,將圖中甲、乙、丙、丁與所示意的圈層對映正確的是
A.甲——大氣圈 B.乙——巖石圈 C.丙——水圈 D.丁——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10為“兩國人口發展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世紀中期以來,甲國人口增長快于乙國
B.近些年來,乙國老齡人口比例小于甲國
C.20世紀末,甲國人口再生產已進入“過渡型”
D.乙國代表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11“武廣高鐵線路示意圖”,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比較,突出優勢是
A.勞動力成本低 B.礦產資源豐富
C.對外聯系便利 D.城市化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國西南地區遭遇旱災,局部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據圖12完成23—24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特旱地區分布在云、貴兩省及云南南部、廣西西部地區
B.該區域旱情嚴重程度由南向北遞減
C.此次旱災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是導致旱災的原因
2.中國氣象局對此次旱災進行了動態監測和預報,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1月,廣西昭平縣茶葉生產因自然災害造成很大損失,受災茶園面積約6萬畝,特別是海拔350米以上的中高山茶園普遍受害。讀表2,回答25—26題。
表2:2005年世界主要產茶國數據比較表
|
中國 |
印度 |
斯里蘭卡 |
印度尼西亞 |
人口數量(億人) |
13 |
10 |
0.18 |
1.99 |
茶園面積(萬公頃) |
113 |
51 |
19 |
16 |
茶葉產量(萬噸) |
75 |
83 |
31 |
17 |
茶葉出口量(萬噸) |
25 |
20 |
29 |
10 |
1.有關茶葉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印度茶葉單位面積產量高于中國 B.茶葉產量與茶同面積呈正相關關
C.茶葉出口量與產量呈正相關關系 D.四國中,印度人均茶葉消費量量最高
2.關于茶葉生產,印度、中國的差異有
A.印度緯度低,水熱條件配合更好 B.中國受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C.中國可能受到寒潮等氣象災害的威脅 D.印度機械化程度高成為最突出的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009年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天然氣管道竣工儀式,并共同按下管道啟動按鈕。該管道的竣工通氣,標志著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取得重要進展。讀圖16回答問題。(14分)
(1)與海運相比,管道運輸的優點是 。
(2)目前我國能源消費構成與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最顯著的差異是
。
(3)中國與中亞進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條件是 。
(4)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建成對中國會產生哪些有利影響?
。(至少答三點)
(5)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主要措施有
和 。
(6)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路線經過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依次是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我國東北地區某區域圖及“北水南調”工程規劃示意圖(圖17)
材料二 圖18為“1951—1997年該地區年平均溫度、水稻種植面積及單產的變化圖”。
(1)據圖中信息判斷①、②、③三地適宜的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 、
。(3分)
(2)結合調水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差異說明“北水南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分)
(3)根據材料二,說明該地區水稻生產的變化,并簡述其原因。(4分)
(4)圖中②地區主要災害有洪澇、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類型,并說明該地區應采取的
主要防災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19“珠江三角洲某城鎮平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19中的農田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最可能的是 ( )
A.水稻 B.甘蔗 C.蔬菜 D.小麥
簡述判斷理由: 。
(2)該城鎮準備建設一海濱浴場,圖19中A、B兩處中, 比較合適,理由是
。
(3)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鋼鐵廠、化工廠和電子廠有意向投資,你覺得該地應該引進
廠比較合適,理由是
。
開發區 |
優 勢 |
劣 勢 |
C |
位于城市外圍的山麓,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好; 離高校近,有科技、人才優勢; |
|
D |
|
|
E |
|
遠離城區,不利于與市區產業協作; |
(4)該城鎮欲建設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現有C、D、E三個地區供選擇,請對比三個地區的主要區位因素的優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圖20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簡述圖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點。(1分)
(2)圖21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時刻氣壓和氣溫分布圖”(圖中實線為等壓線,虛線為等溫線)。寫出P1、P2、P3值的大小關系________________;判斷此時是白晝還是夜晚:________;并在黑粗線上標注箭頭,表示大氣環流方向。(3分)
資料一 重慶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重、化工業產值比重為70%,重慶力爭在2010年將第三產業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高至15%。同時,優化提高第二產業,承接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初步形成以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材料工業、石油天然氣化工、電子信息、能源和輕紡等為支柱的產業結構。
資料二 重慶能源消費結構
能源 |
煤 |
天然氣 |
電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3)重慶是我國酸雨發生最早、污染最嚴重的工業地區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說出重慶為減輕酸雨污染在能源開發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揚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22“我國局部海岸帶經濟開發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比較蘇東與閩東南海岸線特征的差異及形成原因。(4分)
(2)比較上述兩地海岸帶不同開發利用方式的差異。(4分)
(3)從地形和氣候說明淮北鹽場形成的有利條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