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7為“我國某自然村四種農產品產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圖”,讀后回答17~18題。
1.影響該村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是
A.政策 B.市場 C.交通 D.氣候
2.該自然村可能位于哪個城市附近
A.杭州 B.海口 C.昆明 D.西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8為 “2006年我國水資源、人口、耕地和經濟總量區域比重圖”,讀后完成19~20題。
1.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域是
A.西南區 B.西北區 C.南方區 D.北方區
2.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經濟發展匹配較差的區域是
A.北方區和南方區 B.北方區和西南區
C.西北區和西南區 D.西北區和南方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據2009年12月4日中央電視臺報道,截止到11月份我國當年累計產銷汽車超過1200萬輛。圖9為“2002~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走勢圖”,讀后回答21~22題。
1.近些年來,我國汽車產量變化特點是
A.汽車產量增長速度持續上升
B.汽車產量持續增加
C.2002年以來,每年增加的汽車產量數持續增加
D.汽車產量的同比增長率仍低于我國人口增長率
2.我國要從汽車生產大國躍升為汽車生產強國,正確的途徑是
①我國汽車產業應加強技術改造,增強品牌意識
②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應注重提升規模效益
③我國汽車產業要充分發揮勞動力豐富的優勢
④我國的汽車產業應主動兼并發達國家汽車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10為某工業部門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區土地、運輸和勞動力等成本曲線圖。其中土地成本和運費都只與距離城市中心的遠近、交通通達度有關。讀圖10回答第23~24題。
1.表示土地成本、運費、勞動力成本的曲線依次是
A.c、a、b B.a、b、c C.c、b、a D.b、a、c
2.綜合考慮土地、運輸、勞動力等成本因素,該工業部門的工廠應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經歷了“桑基、蔗基、魚塘→果基、花基、魚塘”的發展歷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25~26題。
1.按農業地域類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屬于
A.乳畜業 B.商品谷物農業 C.混合農業 D.大牧場放牧業
2.引起這種農業生產方式變化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市場需求 B.技術條件 C.勞動力價格 D.國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州、徐州經濟發展水平比較”, 讀后回答27~28題。
1.根據表中信息,分析有關蘇州、徐州經濟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2000~2006年間蘇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B.1990~2006年兩地的GDP均呈上升趨勢
C.1990~2006年蘇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億元占用的耕地面積”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億元占用的耕地面積”徐州比蘇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關于兩地“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之間矛盾”合理之舉的敘述,錯誤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發展其它產業,落實國家土地基本國策
B.徐州在保護耕地的同時,要依靠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發展
C.蘇州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應努力降低億元產值占用的耕地面積
D.兩地間應加強合作,進行產業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3月5日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指出,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圖11為某市服裝產業集聚地循環經濟產業鏈。讀圖完成29~30題。
1.在服裝產業集聚地內的各類工業的配置,考慮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條件 B.環境因素 C.工業聯系 D.交通運輸
2.該服裝產業集聚地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是
①清潔生產,區域廢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經濟效益,增加工業產出
③充分利用資源,追求經濟與環境效益雙贏
④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
⑤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判斷題
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請在答題紙上每題相應的位置,將正確的填寫“A”,錯誤的填寫“B”。(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1.當今世界各國都已進入現代型人口增長階段。
2.一般情況下,城市的等級越高規模越大。
3.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企業應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
4.同一區域的環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5.較多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經濟收入是人口移動的主要拉力因素。
6.世界各地運送到海地的抗震救災物資最適宜的運輸方式是航空運輸。
7.在城市化過程中,第一產業吸引了第二、三產業的勞動力。
8.某地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是由當地的政策決定的。
9.工業區都是由政府有意規劃建設而形成的。
10.公平性原則是指同代人、代際人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對可持續發展所盡義務應公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12和表3,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分析圖12所示有關內容,簡述2000年中國農村勞動力產業轉移的流向特征。(2分)
表3: 2000年中國跨省人口流動的地區構成
流出 |
省(市) |
貴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總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廣東 |
其他 |
占總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2)根據表1內容,說出2000年中國人口跨省(市)流動的空間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簡述農村勞動力轉移對遷入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海安縣南莫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圖13是“我國東部沿海某地區城市分布圖”,圖14是“該地區1976年~2008年產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
(1)該地區城市空間分布特點是 (1分)。
(2)甲是傳統工業城市,其主要工業部門最有可能是 ,該地區發展農業的主要自然優勢條件是 , , (5分)
(3)近20年來,該地區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表現為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