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雙選題
圖是“某大洲沿350N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題。
1.關于下列各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由于秘魯寒流影響,a處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B.受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擠壓作用,b處多火山、地震
C.受地形地勢影響,c處呈現荒漠景觀
D.d地區比c地區水循環更加活躍
2.流經e海域的洋流 ( )
A.由高緯流向低緯 B.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洋流
C.對沿岸有增溫增濕作用 D.與a海域洋流性質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圖17中弧線ABC為晨昏線的一段,陰影部分為黑夜。圖18為地球極地俯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請把圖17中的晨昏線轉繪到圖18中,并用“”表示夜半球。(2分)
(2)此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 。(3分)
(3)此時,a地球公轉速度較 (快、慢),南京氣候特征 。(3分)
(4)此日,a點晝長為 小時,b點日出為 點,a點在b點的 方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某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中陰影所示氣候類型是 氣候,其分布規律是 。(3分)
(2)比較該氣候在甲、乙地區分布的差異 ,并從地莆的角度解釋其原因
。(3分)
(3)簡述甲地區的一些國家大規模發展水果、蔬菜、花卉等“時鮮業”的最主要自然優勢 。(2分)
(4)意大利新工業區以 為獨特的發展模式,形成了生產—銷售—服務網絡體系。以“硅谷”為代表的高技術工業區發展的共同區位條件有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圖20和21,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20中①農業區是河套平原,該地所在的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是
(1分)
(2)圖21所示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 ,相對于圖20所示地區其生產的最主要優勢自然條件是 。(2分)
(3)比較包頭鋼鐵企業和寶山鋼鐵企業各自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
|
包頭鋼鐵企業 |
寶山鋼鐵企業 |
優勢區位 |
|
|
(4)圖20所示部分地區存在嚴重的荒漠化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珠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20世紀80年代積極承接發達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產業轉移,迅速由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成長為以二、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
材料二 目前,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正經歷著從“速度東部”到“效益東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經濟圈作為東部地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產業轉型中實現了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的雙突破。
材料三我國三大經濟固位置示意圖(圖)
(1)20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以 型產業為主的工業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展,促進其發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外,最重要的國際背景是 。
(2)改革開放以后,三大經濟圈一直是我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這些地區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4分)
(3)實現由“速度東部”到“效益東部”新跨越的過程中,不斷伴隨著產業轉移。當前東部地區轉移出的產業主要特點 。這類產業轉移對實現“效益東部的影響有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有關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受嚴格的戶籍制度影響,江蘇省城市人口的增長主要來源于自然增長,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圖23
材料二 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江蘇省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區之一。20世紀8 0年代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被譽為“蘇南模式”。圖14表示這一時期江蘇省城市化進程。
材料三 圖25是20世紀末江蘇省小城鎮分布示意圖。
(1)改革開放以前,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總趨勢是 ;改革開放以后,江蘇省城市發展表現出的主要特點是 。(3分)
(2)江蘇省小城鎮空間分布的特點是 ;蘇南和蘇北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差異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6分)
(3)江蘇省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有 。(3分
(4)在江蘇省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減輕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讀下圖回答1~2題。
1.如果該圖為海陸間水循環模式,S線代表地球表面,則( )
A.環節①參與地表淡水資源的補給? B.環節②是水汽輸送
C.環節③表示植物蒸騰作用? D.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是環節④
2.如果該圖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線代表緯線,則( )
A.洋流①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B.洋流②為西風漂流?
C.洋流③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 D.洋流④表示北赤道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城市建設前后水資源狀況示意圖”,回答3~4題。
1.引起城市建設后徑流變化的原因是( )
A.城市氣候異常,導致大氣降水顯著增加
B.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C.城市開挖了數條人工河道
D.城市綠化面積減少,道路與建筑用地面積增加
2.該變化不可能導致的后果有 ( )
A.城市河道發生洪水的頻率相應減少
B.城市河道中懸浮固體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發、蒸騰數量相對減少
D.城市可利用水資源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江蘇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澳大利亞東側分布著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據此回答5~6題。
1.這類巖石按成因來分,屬于( )
A.石灰巖 B.變質巖 C.沉積巖 D.巖漿巖
2.近年來,這些生物礁的締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據研究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及全球氣溫升高有關,這說明了地理環境具有( )
A.整體性 B.地域差異性 C.獨特性 D.表現復雜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