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列人類活動中,可引起生態破壞的是
A.圍湖造田 B.黃土高原上種草種樹
C.內蒙古高原上退耕還牧 D.發電廠向大氣排放煙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森林資源的減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
B.目前,世界人口數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口容量
C.居住地的緯度差異,明顯影響到了人口生育率
D.制約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關于清潔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清潔生產始終是工廠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B.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即產品使用后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C.生產所需的資料和能源都來自于外部環境,同時又把產品廢棄物歸還給外部環境
D.從原料開采—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發展綠色食品,增強環境意識,是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重要措施。據此回答25~26題。
1.綠色食品是指
A.綠顏色的營養食品 B.有葉綠素的營養食品
C.經濟附加值高的營養食品 D.安全、無公害的營養食品
2.倡導“免贈賀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發點是
A.減少個人經濟支出 B.減少固體垃圾 C.節約木材,保護森林 D.移風易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選項,三種自然災害或環境問題之間存在著逐級因果關系的是
A.寒潮、霜凍、鹽堿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層破壞,殺傷性紫外線透入
D.森林減少、溫室效應、海面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北方部分地區自然帶分布略圖(圖5),判斷28--29題。
1.圖中甲、乙,丙的自然帶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觀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從東向西降水減少 B.從東向西降水增多
C.從東向西氣溫升高 D.從東向西海拔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
①冬小麥與春小麥主要產區的分界線 ②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分布的界線
③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界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關于區域空間分布形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農業表現為面狀 ②交通運輸線表現為線狀和網絡狀
③城市和工業表現為島狀 ④城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點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早期的傳統工業區大多是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后來臨海布局的工業發展較快,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據此完成32--34題。
1.不是依靠本區資源發展起來的大型傳統工業區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 B.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C.英國中部工業區 D.俄羅斯的歐洲工業區
2.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①豐富的煤鐵資源 ②便利的水陸交通運輸
③豐富的水能資源 ④優美的環境條件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3.面對傳統工業區的衰落,各工業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對鋼鐵等傳統工業的投資力度
B.對鋼鐵等工業實行保護政策
C.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D.調整區域產業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科試題 題型:選擇題
讀某地區三次產業產值和就業比例變化圖。回答35--36題。
1.對該地區產業結構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產業結構變化以工業拉動為主 B.第一產業產值迅速下降
C.第二產業產值變幅最大 D.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并得到優化
2.對該地區就業結構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持續下降
B. 第二產業就業人數比重上升最快
C.第二、三產業對剩余勞動力的吸收有限
D.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比重最低且上升極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