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60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并與其它文明相互交流融合,
共同促進人類進步。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馬可•波羅游記》詳細描繪了東方的風俗、地理、人情,如都江堰等,
大大促進了東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
材料二:馬可•波羅東行旅行線路和文化景觀圖
(1)馬可•波羅東行的出發地自然景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都的自然景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要說明兩地景觀差異產生的原因。(8分)
(2)文化景觀A和B分別反映了當地什么環境問題?(4分)
(3)“文化景觀建設如果順應了自然發展規律,將對自然環境保護產生有利無害的影響”。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工程是如何順應自然環境并發揮作用的?(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冬至日某經線的氣溫、氣壓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曲線圖,回答1~2題。
1.圖中①、②、③曲線分別代表
A.氣溫、正午太陽高度、氣壓 B.氣壓、氣溫、正午太陽高度
C.正午太陽高度、氣溫、氣壓 D.氣溫、氣壓、正午太陽高度
2.該經線可能是
A.30°E B. 120°E C.100°W D.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的年際變化與東部地區降水的變化密切相關,我國鋒面帶的位置大約在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C~8°,下圖為近幾十年來7~8月西太洋副熱帶高壓脊線所在緯度位置波動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1.7~8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控制的地區
A.高溫多雨 B.炎熱干燥
C.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D.氣旋活動頻繁
2.1989年7~8月份,我國華北地區和長江流域的降水情況是
A.華北地區降水偏多,長江流域降水偏少 B.華北地區降水偏少,長江流域降水偏多
C.兩地區降水都偏多 D.兩地區降水都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等潛水位線是地下潛水位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讀我國某地某月的等潛水位線示意圖,回答5~6題。
1.圖中①一④水井中,水量最充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該地水井水量最豐富的時間是
A.1月 B.7月 C.3月 D.11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甲、乙兩區域略圖,回答7~9題。
1.關于甲、乙兩區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甲區域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乙區域以雨水補給為主
B.甲區域以內流河為主,乙區域以外流河為主
C.甲區域以春汛為主,乙區域以夏汛為主
D.甲區域水系呈向心狀,乙區域水系呈放射狀
2.甲、乙兩區域分別盛產棉花和天然橡膠,其共同的區位優勢是
①夏季熱量充足 ②勞動力價格較低 ③農業科技發達 ④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乙兩地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制約兩地經濟發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氣候 ③對外聯系不便
④生產方式落后 ⑤水資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讀我國天津濱海新區示意圖,回答10~11題。
1.圖中南港重工業區布局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原料 B.交通 C.人才 D.環境
2.圖中各功能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壓力從大到小的排序,正確的是
①先進制造業產業區 ②南港重工業區
③濱海高新區 ④臨港工業區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三第四次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36分)根據下列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世界某區域示意圖
材料二 A高原是一個相對閉塞的高原,周圍山地海拔多在3000m以上,中部高原與盆地海拔多在900m~1500m之間。其氣候特點是溫差大,雨量少,年降水量的75%集中于1~4月,為冬雨型氣候。除高原邊緣的迎風多雨的山地有森林外,其余區域主要為荒漠或草原植被。
(1)簡述A高原的地形、地勢特征和圖示區域的主要地質災害及其成因。(12分)
(2)試分析A高原氣候特點的形成原因。(12分)
(3)請你為圖示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4月14日7時49分,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度,東經96.7度)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4公里。請回答1-4題。
1.下列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的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①地震屬于人工地震 ②地震屬于天然地震
③玉樹縣的地震發生在汶川地震的西北部
④玉樹縣的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分布比較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關于該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夏秋季常受臺風的影響
②是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
③農業以小麥、青稞、馬鈴薯為主
④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發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世博會期間,青海省推出三條特色旅游線路,三江之水推出的“三江源之旅”,夏都氣候優勢推出的“避暑休閑夏都之旅”,根據地貌特征推出的“世界屋脊天路之旅”,不正確的是
A.三江源地區表現為冷熱兩季交替、干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長
B.青海省玉樹地震,可能會導致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破壞
C.西寧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D.“世界屋脊天路”指的是貴昆鐵路
4.三江源的濕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下列屬于三江源成為世界最大的沼澤分布區的原因是
①氣候寒涼
②地下水位較高
③有常年凍土和季節性凍土層的分布,減少了水的下滲
④雨水較多且集中夏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右圖為沙塵暴的形成與消亡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蓋率比乙地高
B.乙地風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氣壓高于乙地
2.關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質作用與形成的地貌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流水侵蝕,易形成溝谷 B.乙地風力搬運,易形成戈壁
C.丙地風力沉積,易形成沙丘 D.三地風力侵蝕。易形成風蝕蘑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我國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
1.最適合發展農業生產的地帶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該區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
A.夏季流量小 B.補給以降水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徑流年際變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