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許昌市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1分)
西歐的荷蘭是著名的低洼之國,他們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圍海造陸工程。13世紀海水沖進內陸,把湖泊變成了海灣——須德海,于是荷蘭開始了首次造陸工程。這時造的陸地大多低于海面,全靠成百上千的風車日日夜夜、長年累月地排水。1916年荷蘭再次發生水災,國家決定開發更大規模的攔海工程,1932年建成巴里爾大壩。1953年荷蘭又譜寫攔海保地動人樂章,他們制定“三角洲計劃”,在各海灣口和許多分岔河口筑起堤壩和水閘,風車再次歡快地運轉起來。根據以上材料,完成
(1)根據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通常將旅游資源劃分為( )(1分)
A.山水景觀和建筑景觀
B.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C.地貌景觀和氣象景觀
D.生物景觀和風土景觀
(2)根據材料,分析荷蘭旅游資源的開發以何種景觀為主?試列舉其具有開發價值的旅游景點(不少于三個)(4分)
(3)旅游業已成為荷蘭重要的國民收入之一,試從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角度分析其開發旅游資源的優勢?(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許昌市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根據以下圖文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7分)
材料一:新華網北京2007年8月14日電:日前,受今年第7號臺風“帕布”和第8號臺風“蝴蝶”的影響,廣東雷州半島、山東半島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廣東湛江、茂名部分地區強降雨超過200年一遇。9日至12日,山東威海市平均降雨量超過300毫米。與此同時,江西、湖南兩省大部持續受旱25至40天,受旱面積大、程度重,人畜飲水困難突出。湖南有11個縣市區旱災頻率超過50年一遇,江西省一些縣市的受旱程度也超過特大干旱的2003年。目前,雨情、旱情仍在一些地方持續……
材料二:濕潤系數是指一地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濕潤系數越小,則該地干燥程度越明顯。科學家們將由于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引起的濕潤系數在0.05~0.65范圍內的土地退化過程稱為荒漠化。右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濕潤系數圖
(1)臺風經常給人類社會帶來較大災害,它的危害主要是由 、 、 造成的。但臺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一些益處,如在我國,臺風的益處表現在 。(5分)
(2)材料一中江西、湖南等地持續干旱,從天氣系統來說,主要是受 控制。(1分)
(3)在野外遇臺風襲擊,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1分)
A.選擇大樹躲避或緊抱樹干 B.伺機逆風突破臺風的包圍
C.選擇低洼地伏倒或坑洞躲避 D.順風逃離登上山丘或高坡
(4)我國是一個旱洪災害頻繁的國家,請從氣象角度分析我國多旱洪災害原因 。(6分)
(5)圖中C地區濕潤系數 (大于、小于)0.05,C所在地地形區名稱是 。(2分)
(6)為抑制圖中濕潤系數小于0.65地區的荒漠化發展,人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許昌市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災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中國泥石流分布圖。
材料二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個縣(市)遭受暴雨襲擊,其中多個縣(市)出現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達159.8毫米;北川縣連續5天出現暴雨。地震災區泥石流頻發,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斷,對災區的恢復重建十分不利。
(1)據材料一說出我國泥石流的最主要的集中分布地區。(2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四川災區該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為減輕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對人類的危害,應采取哪些應對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地理事件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發 B.2006年3月重慶開縣天然氣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廠爆炸導致松花江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衡量災情大小的標準是
A.致災因子強度 B.人類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數量
C. 孕災環境大小 D.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的損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某一自然災害的災情指標有受災面積、成災面積、絕收面積、減產面積、經濟損失等。該自然災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澇 ③地震 ④風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災情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工業社會的災情比農業社會小
B.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災情大
C.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災情越嚴重
D.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災情不斷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減災的任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艱巨。讀“我國自然災害區劃圖”(圖3),回答5~8題。
1.下列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有
①干旱 ②滑坡 ③臺風 ④風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與其他地區相比,地區d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臺風
C.泥石流 D.干旱
3.圖中a、b、c、d四個地區,旱澇災害最嚴重的是
A.a B. b C.c D.d
4.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下列工程中,屬于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是
①興建長江三峽大型水利樞紐 ②興建長江、黃河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③修建“西氣東輸”管道 ④在沿海一帶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興建廣東大亞灣和陽江核電站 ⑥加固長江、黃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中國東部雨帶示意圖”(圖5),回答9~10題。
1.根據雨帶在I、III地區的時間,可以推論,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表1為2007年9月影響我國的第13號臺風“韋帕”的部分資料,據此回答11~13題。
表1
時間 |
17日16時 |
18日 |
19日 19時 |
20日 |
|||||
06時 |
10時 |
19時 |
20時 |
05時 |
12時 |
||||
臺風中心位置 |
經度 |
123.8° |
123.4° |
121.6° |
121.4° |
119.9° |
118.8° |
119.4° |
122.5° |
緯度 |
24.3° |
24.8° |
26° |
26.2° |
27.6° |
30.2° |
34.1° |
37.1° |
|
中心 氣壓 (百帕) |
960 |
930 |
925 |
930 |
940 |
995 |
998 |
998 |
1.“韋帕”的移動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先向西北,后向東北
C.東北方向 D.先向東北,后向西北
2.“韋帕”勢力最強的時刻出現在
A.17日16時前后 B.18日10時前后
C.18日20時前后 D.20日12時前后
3.臺風“韋帕”于9月19日02時在浙江南部登陸時,此時上海吹什么風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