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鑒于環境問題危害的不可預見性,人類不應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來并不存在的物質,從而避免環境問題的產生
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們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動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復到原始森林本來的面貌
C.隨著人類活動的空間不斷擴大,聯系的不斷增強,現階段的環境問題全部演變成全球性范圍內的問題
D.由于南極和北極地區,環境惡劣,人煙稀少,所以不存在環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不同水體自凈能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湖泊的自凈能力比河流強
B.污染物進入河流后擴散快,流動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動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凈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凈能力都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近年來赤潮在我國時有發生,當赤潮發生時,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呈現紅紫等顏色,并對生物造成危害。據此完成34~36題: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較為普遍且日趨嚴重的水污染現象
B.含磷洗滌劑廣泛使用與排放是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閉的海灣容易發生赤潮
D.赤潮的發生是與人類活動無關的自然現象
2.形成 “赤潮”的主要污染物為
A.重金屬 B.甲基汞 C.氮、磷等營養元素 D.有機氯農藥
3.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發生赤潮的是
A.杭州灣 B.萊州灣 C.遼東灣 D.珠江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37~39題。
材料一:像糧食和蔬菜一樣,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標已開始成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為止已有25000噸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標在我國四省三市(江蘇,山東、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進行了交易,交易額超過2000萬元。排污權交易機制(指政府在對污染排放總量限定的情況下,允許污染排放量大的企業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業購買排放指標)已在我國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國酸雨分布圖
1.酸雨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
A.7 B.4.5 C.5.6 D.6.5
2.我國南方多重酸雨區最主要的原因是
A.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達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氣體的擴散
C.雨水豐沛且降水強度小 D.緯度低太陽紫外線輻射強
3.從長遠看,“排污權交易機制”的運行將會
A.造成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惡化 B.鼓勵企業追求生產工藝的環保化
C.使排污量大的企業獲得更大收益 D.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
4.下列關于垃圾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傳統上用垃圾和糞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機質回到土壤,且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B.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已大大提高了環境的自凈能力,難處理的垃圾種類與總量日益減少
C.垃圾占據了大量土地,并持續向水、大氣釋放有害物質,危及人體健康
D.由于垃圾污染不斷嚴重,很多郊區農民已公開“拒絕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及分布圖(圖13),回答下列問題。
圖13
(1)我國自然災害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圖中看出,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的自然災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試從氣候、地形兩方面,分析長江中下游地區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最大降溫幅度分布圖”(圖15),完成下列各題。
圖15
(1)觀察圖中降溫幅度大于15℃的區域。說明該區域降溫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2)圖15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圖16中,反映該自然災害源地近地面氣流狀況的是 (選擇填空)。
(3)下列選項中,與該自然災害有關的有____(選擇填空)。
A.城市用電、用氣量減少 B.交通事故頻發
C.感冒患者數量猛增 D.病蟲害增多,不利于來年農作物生長
(4)利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進行防災、減災。下列防災、減災活動中,采用遙感技術的有__________(選擇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選擇填空)。
A.通過政府網站獲取成災地區的社會經濟資料
B.從歷史資料中查詢同時期的氣象情況
C.根據衛星云圖、氣象數據模擬災害發展過程,進行災害預報
D.從“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獲取氣象數據
E.集合相關數據,對災區各縣、鄉進行準確而快速的損失評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類型區劃分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中國可持續發展類型區劃分示意圖
(l)讀圖,描述我國可持續發展區域的空間分布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M 地區在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_____ ;
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3) N 地區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嚴峻生態問題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全真模擬(二)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云南大理有句歌謠:“大理有三寶,風吹不進屋是第一寶”,大理位于蒼山和洱海之間,夏季吹西南風,冬春季節吹西風即下關風(如下圖),下關風風速大,平均為4.2米/秒,最大可達10級,因此這里的房屋坐西北朝東南,成為我國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獨特風景。據此完成1~2題。
1.依據圖文所提供的信息,請判斷圖中方框內的指向標應為 ( )
2.這說明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關系是 ( )
①自然環境影響社會景觀的形態和功能 ②自然環境是社會環境產生和發展的決定因素
③所有社會要素的特征都是自然環境造成的 ④人文景觀對自然景觀有指示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全真模擬(二)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10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鎮集聚”。下圖為“某城市內一區域日均地鐵分時段客運量統計圖”。讀圖回答3~4題。
1.該城市區域最可能屬于 ( )
A.中心商務區 B.鋼鐵工業區 C.居民住宅區 D.公園游覽區
2.下列有關我國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城市化進程目前處于后期成熟階段
B.我國東、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會加快我國城市化的進程
D.我國工業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現城市環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全真模擬(二)文綜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表1和相關資料,回答5~7題。
表1: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數據資料(注:甲、乙分別代表兩地的震中)
1.關于兩地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死亡人數與震級大小成正比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軟流層中
C.兩地震中相距約6000千米 D.均位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海地地震后,中國國際救援隊于北京時間1月13日20時30分左右從首都國際機場起飛,并于海地當地區時14日2時左右抵達海地太子港機場。
2.飛機飛行時間約為 ( )
A.13小時30分鐘 B.16小時30分鐘
C.18小時30分鐘 D.22小時30分鐘
3.關于甲乙兩地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兩地氣候高溫同期、多雨不同期 B.兩地的晝夜長短變化相同
C.甲地沿岸受寒流影響 D.乙地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