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據此回答13~14 題。
1.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原因是( )
A、資金、技術、人才匾乏 B、農業基礎薄弱 C、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
2.我國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 給予西部大量的財政補貼 ② 增加對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
③ 保護西部的工業產品不受外部產品的沖擊 ④ 發揮地區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②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③ 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 ④ 改變了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東部季風區地域遼闊,南北跨度大,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存在很大差別。其中,秦嶺一淮河一線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有關這條分界線南北自然景觀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秦嶺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
B、秦嶺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嶺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
D、秦嶺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熱帶季雨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區域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任何一個區域內部都有一致性,沒有差異性
B.各區域之間自然和人文要素的開放性是地球表層最顯著的特點
C.區域內部各地理要素之間構成一個整體
D.每一個區域都占據地球表層一定的空間,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3S技術最早都應用于軍事工業。近些年來,地理信息技術大步走出象牙塔。迅速推廣到眾多的社會部門。并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回答18—20題:
1.“遙感”,就象傳說中的“千里眼”所具有的神奇功能。下列有關遙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遙感感知地物時不直接接觸地物
B.遙感技術是遙感信息接收與應用的過程
C.遙感獲取的信息是電磁波信息
D.遙感無法感知地面不反射和輻射電磁波的物體
2.下列課題中,主要應用GIS進行研究的有( )
①近50年某省糧食總產量與人均產量變化趨勢分析
②近20年來,某市市區人口分布變化特征與城市建設相關性分析
③某市郊區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業結構變化特征分析
④某市市區主要道路交叉點交通流量狀況分析及公交線路、站點分布的方案設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美國為了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出臺的耕地保護政策是( )
A.退耕還林、還草 B.限耕、休耕、輪作 C.禁止開墾濕地 D.農產品價格補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2001年我國ab兩個省區農作物播種面積(萬公頃),ab省區分別是( )
省區 |
稻谷 |
小麥 |
甘蔗 |
甜菜 |
a |
242.4 |
1.5 |
57.5 |
- |
b |
156.7 |
42.3 |
- |
18.2 |
A.內蒙古 江蘇 B.浙江 黑龍江 C.湖北 甘肅 D.河南 新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我國西北某類農業區的示意圖,回答22-23題
1.與黃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該地農業的優勢條件( )
A.熱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資源豐富 D.太陽輻射強
2.該類農業區國土整治面臨的主要課題是( )
A.水地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治理 D.河流的綜合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一鎮一品”模式的優越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充分利用當地的公共設施,節省投資 ②便于相互協作交流,開發新產品
③專業化程度高,具有規模效應 ④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態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浙江溫州二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表現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呈現出城市與鄉村交錯分布的景觀
C、許多鄉村地區迅速變成城鎮、城鎮數量猛增 D、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