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以下圖文資料,分析回答(13分)
材料一:1983~1985年非洲經歷了20世紀最大的一次干旱。從北到南有34個國家遭受大旱,其中24個國家發生饑荒,1億多人口受到饑餓的威脅。這次饑荒被聯合國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
材料二:讀《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和《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總次數等值線圖》,
(1)非洲多旱災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右圖中C地區為濕潤地區,但又是干旱頻發區,試從地形地勢方面解釋其原因。(3分)
(3)分析A、B兩區旱災季節差異的原因。(4分)
(4)讀左圖說明我國雨澇區的分布規律,并從降水的特點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
2010年3月19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沙塵暴黃色預警,我國北方經歷了一場大范圍的沙塵天氣。此次沙塵過程影響范圍很大,不僅對我國北方地區造成很大影響,還給部分南方地區帶來揚沙或浮塵天氣。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
圖10
(1)下列圖示中能反映此次沙塵天氣的是 ( )
(2)此次沙塵暴發生地區的地表環境特點是什么?(3分)
(3)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多發生在 季,其主要原因是
。(4分)
(4)簡述沙塵暴天氣的主要危害。(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地球上具有適于生命過程發生和發展的溫度條件的原因是( )
A、日地距離適中 B、質量、體積適中
C、安全的宇宙環境 D、原始海洋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生物生存的主要能源,則太陽的能量來源于( )
A、太陽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 B、太陽活動
C、核聚變反應 D、核裂變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甲、乙兩幅圖,從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此時期( )
A、地球運行在甲圖公轉軌道上的③段上
B、太陽光直射點移動在乙圖的a段上
C、北極圈上出現極晝現象
D、地球公轉速度逐漸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震波是一種無線電波
B、地震波傳到古登保界面時完全消失
C、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南亞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是( )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②不同緯度之間熱力差異 ③南北之間的地形差異 ④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一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天氣現象,不是由準靜止鋒造成的是( )
A、南嶺以南的地區“清明時節雨紛紛”
B、江淮地區“黃淮時節家家雨”
C、貴陽地區冬半年“天無三日晴”
D、華北地區“一場秋雨一場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