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5月份以來,我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與以往相比,波動幅度較大。針對當前豬肉價格波動情況,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生豬生產平穩發展,豬肉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目前,農業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發展生豬生產,確保滿足市場需求。據此材料,完成33-34題。
1.由材料可見,在社會經濟因素中對農業區位影響最為突出的是
A.國家政策 B.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
C.技術改革 D.交通運輸
2.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提高農業產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A.進行專業化生產 B.推廣“密集農業”生產方式
C.增加化肥、農藥施用量 D.加大科技投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2002年世界主要產茶國統計表,完成35-36題
國 家 |
中國 |
印度 |
斯里蘭卡 |
印度尼西亞 |
人口數量(人) |
13億 |
10億 |
1840萬 |
1.99億 |
茶園面積(萬公頃) |
113 |
51 |
19 |
16 |
茶葉產量(萬噸) |
75 |
83 |
31 |
17 |
茶葉出口量(萬噸) |
25 |
20 |
29 |
10 |
1.表中四國人均消費茶葉最多的國家是
A.中國 B.印度 C.斯里蘭卡 D.印度尼西亞
2.印度茶園面積小于中國,但茶葉產量卻大于中國,其主要原因是
A.機械化程度高 B.緯度低,采茶期長
C.勞動力資源豐富 D.耕地土壤肥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1996年,我國北方地區蘋果價格大跌,并且出現嚴重滯銷局面,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市場需求 B.國家政策 C.氣候因素 D.交通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生產的優勢因素有
①國家政策傾斜 ②勞動力豐富廉價 ③土地租金低廉 ④氣候條件優越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②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 ③新疆的瓜果生產
④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A.①熱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場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熱量 ④市場
C.①地形 ②國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熱量 ②土壤 ③地形 ④國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法國地中海沿岸和新疆都以盛產葡萄著名,下列哪個因素與此關系密切
A.灌溉水源充足 B.夏季炎熱干燥
C.河谷地形 D.傳統的種植經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某城鎮周圍農業布局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12分)
(1)若該城鎮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90年代后,該地桑基、蔗基魚塘大量減少,果基、花基魚塘明顯增加,請分析導致該地基塘農業生產變化的主要原因。(3分)
(2)若該城鎮位于東北地區,則A地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2分)分析其主要自然區位優勢 。(3分)
(3)圖中四地,最宜發展園藝業的是 (填字母代號)(2分),若該城鎮位于云南省,該地可大力發展花卉園藝業出口創匯,其主要的區位優勢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讀圖回答:(10分)
(1)分析圖一,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 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
(2)分析圖二,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 。
(3)分析圖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 0 %的大洲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 地區、 緯度地區和 地區的趨向性。
(5)根據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判斷,下列地區中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的是(多項選擇) A.恒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西歐平原 D.美國阿拉斯加
E.朝鮮半島 F.青藏高原 G.剛果盆地 H.加拿大東南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據我國統計部門調查,1997年全國農村勞動力在縣城和縣城以上城市就業半年以上的人數達3400萬人,勞動力就業的地區分布、就業領域及文化水平如下表。(8分)
表1 城市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 |
人數(萬人) |
比例(%) |
小學及以下 |
750 |
22 |
初中 |
2180 |
64 |
高中以上 |
470 |
14 |
表2 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就業的地區分布
地區 |
人數(萬人) |
比例(%) |
東部地區 |
1940 |
57 |
西部地區 |
620 |
18 |
表3 農村勞動力城市就業領域
就業領域 |
人數(萬人) |
占總數(%) |
工業、交通、運輸業 |
1150 |
34 |
服務業(包括垃圾清運等) |
500 |
15 |
商業服務業 |
350 |
10 |
其他 |
1400 |
41 |
(1)進城農民在地區分布上的特點是:
其形成原因是 :
(2)進城農民從事的工作從勞動力和技術因素上看是 密集型的工作,其原因
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西歐國家農業生產結構示意圖”,讀后回答問題。(10分)
(1)A階段農業生產以________ 為主,B階段農業生產是種植業和畜牧業并重,C階段則以________ 為主。
(2)C階段的生產對象是________ 。
(3)比較我國西部畜牧業和西歐乳畜業的差異。
①西歐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 氣候區,我國的西部牧草分布在_______ _氣候區和_______ _氣候區。
②西歐人稱牧草為“綠色金子”,是因為西歐________ 、________ 對乳產品需求量大。
③我國西部人稱牧草為“天然蓄水池”,是因為其具有_______ _、________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