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北方的早春給農田蓋薄膜,主要是通過改造當地自然環境的哪種因素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
A.熱量條件 B.光照條件
C.地形條件 D.土壤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中部、東北部、西部、東部四大地區之間人口流動示意圖”(下圖),回答54-55題。
1.下列關于各地區人口流動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四大地區中,人口凈流入量最大的是東部地區
B.在四大地區中,人口凈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區
C.在四大地區中,相互之間人口流動總量最小的是中部地區與東北地區
D.在四大地區中,相互之間人口流動總量最大的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
2.下列關于人口流動和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對遷出地區有積極影響,對遷入地區有消極影響
B.對遷出地區有消極影響,對遷入地區有積極影響
C.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會制約城市經濟發展并導致城市環境問題的產生
D.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強農村與城市各方面的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人口負擔系數= (14歲及以下人口數+65歲及以上人口數)/(15至64歲人口數)×100%。讀1950年-2050年中國、日本和韓國人口負擔系數比較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國際上一般把人口負擔系數≤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據圖,中國“人口機會窗口”期達到頂點在___ ____年前后,此時的人口負擔系數約為__________。(4分)
(2)據圖可知,日本“人口機會窗口”期長約為________年左右。(2分)
(3)關于“人口機會窗口”期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 (2分)
A.由圖可知,“人口機會窗口”期的人口增長模式類型為傳統型
B.三個國家在“人口機會窗口”期勞動力充足且工資低廉
C.“人口機會窗口”期以后,15歲至64歲的人口比重下降
(4)“人口機會窗口”期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是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讀圖13、圖14回答問題。(15分)
(1)1950年至2000年,該地區城市發展變化的特征是 、 一般說來,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標志是 (3分 )
(2) 從圖中看出,與F城相比,E城的城市規模從小到大,說明_______對城市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1分)
(3)圖乙中的①、②兩線中,反映G城人口變化特點的是__________線。這說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G城人口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 ,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會經濟問題。(4分)
(4)城市的迅速發展會改變土地利用方式,并對自然環境各要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工業廢渣中的有害物質會對土地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城市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響還表現在(7分)
①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對氣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對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該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 (1分)
判斷理由是 (2分)
(2)該農業類型主要分布在 (發達或發展中)國家(2分)
(3)該農場這種生產方式的優點是( )(2分)
A.畜牧業和種植業生產上互惠互利,形成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B.畜牧業和種植業時間上互補
C.農場經濟收入不穩定
D.過度消耗土壤肥力
(4)從區位選擇的角度,分析該農場在P農田種植花卉的有利條件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美國和中國東北地區農業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兩個地區從農業地域類型看,都屬于 (1分)
(2)影響兩個地區小麥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4分)
(3)下表為美國和我國東北玉米帶的比較: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兩地玉米單產美國玉米帶高于我國玉米帶,究其原因是
從自然條件看: (3分)
從社會經濟條件看: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圖l反映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國人口的年齡構成,與10年前相比,我國0—14歲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總人口增加了近1.3億。讀圖1結合材料,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
B.我國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趨勢
C.我國出現勞動力緊缺
D.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迅速上升
2.新世紀我國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動 B.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齡化加速勢頭 D.適度提高少年兒童人口比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模型測算,若以年人均消費糧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個方案測算,我國耕地資源可承栽人口的極限分別為16.6億、15.1億、13.8億。如按美國的消費水平,我國人口大致應控制在7億之內。根據上述材料,回答3—5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
B.我國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億左右
C.我國人口13億多,人口與資源之間幾乎沒有矛盾
D.從土地資源看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約為16億
2.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發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資源狀況 D.生活消費水平
3.關于我國人口容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A.我國人口與耕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B.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C.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均消費水平無關
D.我國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現代城市內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區,每個城市都為一定的區域提供服務。回答8—9題。
1.下列關于城市各功能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住宅區多分布在有污染工業區的下風向或河流的上游
B.CBD是城市中地價最高、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商業核心區域
C.高級住宅區多建在城市的外緣,低級住宅區則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D.工業區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2.下列關于城市規模的大小與服務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就越強
B.城市規模越大,服務輻射的范圍就越大
C.城市規模越大,內部功能分化越明顯
D.城市等級大小與服務種類和服務范圍大小不相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