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圖8是某城市規劃簡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將圖中的符號與其代表的工業污染類型用線連接起來。
▲ 輕度污染工業
口 重度污染工業
△ 中度污染工業
(2)圖9中能正確表示圖8中沿“A—B”虛線地租水平變化特征的是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產開發商,將在該城市的a、b、c、d四個地塊中選一處建設高級住宅區你認為那一塊
最合適,簡要說明你選擇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10,結合澳大利亞的相關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早在18世紀,英國就向澳大利亞流放犯人,開發牧場。19世紀上半葉,澳大利亞實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勵政策。在澳大利亞東南地區,農民曾與牧民爭奪土地。19世紀中葉,人們發現金礦,牧民紛紛去淘金,牧地轉為耕地。
澳大利亞小麥牧羊帶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在20世紀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1)澳大利亞的小麥一牧羊帶(甲地)主要分布于東南部的 (地形區);其生產結構和經營特點是
(2)結合澳大利亞自然和人文特點,列舉澳大利亞其他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3)在澳大利亞小麥一牧羊帶的形成過程中,哪些區位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11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25分)
(1)說出該市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說明50年代以來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趨勢。
(2)說出該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區類型(乙圖),指出形成這種功能分區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該市近年來高新企業外遷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12,結合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5分)
廈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把原來集中在廈門島內(甲地)的企業遷往島外,為此大力建設一批路橋、海底隧道等交通設施推動新城區的發展,實現了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轉變。
火炬產業區(乙地)是廈門火炬高新區在翔安區新興的綜合性園區,友達光電、冠捷電子、東元集團等一大批知名科技企業相繼落戶。區內基礎設施齊全,設有國家LED檢測中心、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G,廈門大學(分校)等5所高校入駐在此,日益成為集研發——中間試驗——制造于一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每年數以億元以上工業產值迅速增長。
(1)說出火炬產業區的工業地域類型,說明該區工業集聚的作用。
(2)分析火炬產業區迅速發展的區位因素。
(3)分析交通布局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互促進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1,回答問題1~3題。
1.圖示我國該地區山河分布的突出特點是
A.山環水繞,平原廣闊
B.山地環繞,河流由四周向中部匯集
C.山河相間,山區面積廣大
D.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注入大海
2.產生本地區水分、熱量分布由甲向丙逐步遞減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地勢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分布 ④河流流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根據區位選擇,本地區甲、乙、丙3地最適合發展的農業方向依次是
A.季風水田農業、商品谷物農業、溫帶林業
B.溫帶林業、溫帶放牧業、混合農業
C.溫帶林業、商品谷物農業、溫帶放牧業
D.商品谷物農業、溫帶林業、溫帶放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寧夏平原自古被稱作“塞上明珠”,“其地饒五谷,尤宜稻麥,所產大米,清朝居貢米之列……,歲無旱澇之虞”。讀圖2,回答問題4~7題。
1.從外力作用看,寧夏平原的地貌類型是
A.風蝕盆地 B.沖積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灘平原
2.對本地區河流水文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河網稠密,河流水量大增 B.氣候干旱,河流水位季節變化較小
C.植被稀少,河流含沙量特別大 D.河水北流,冬春季節易出現凌汛
3.寧夏平原生產“貢米”等優質農產品,最優越的自然條件是
A.夏季高溫多雨,熱量充足 B.內陸晴天多,晝夜溫差大
C.黃河水質好,營養豐富 D.緯度較高,生長期較長
4.寧夏平原“地饒五谷,歲無旱澇之虞”,主要原因是
A.地處賀蘭山山麓,冰雪融水豐富 B.地處賀蘭山迎風坡,夏季降水豐沛
C.自古有黃河流經,灌溉水源充足穩定 D.自古有長城貫穿,抗災減災設施齊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3某省山河大勢圖,回答問題8—10題。
1.該省地形大勢的描述,最準確的是
A.西北向東南傾斜 B.西南向東北傾斜
C.北高南低 D.西低東高
2.影響該省紅樹林分布南多北少的主導因素是
A.山脈 B.河流 C.緯度位置 D.海陸分布
3.該省人口、城市和經濟最可能集中分布的地區是
A.中部山區谷地 B.南部熱帶地區 C.西部沿海平原 D.東部濱海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4,回答問題11—14題。
1.圖示地區自然地理特征是
①山海兼備,海岸線曲折 ②長江口以南,多港灣、島嶼
③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 ④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溫暖濕潤
⑤河湖密布,均為天然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河流甲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A.南北方分界線 B.內外流域分界線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D.種植業與放牧業分界線
3.本地區以內力作用為主塑造的地表形態是
A.甲地平原 B.乙地島嶼 C.丙地三角洲 D.丁地海灣
4.丙地城市所在地區出現海水浸侵,地下水咸化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
①地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 ②氣候變化,降水逐年減少
③地下水開采過量,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④城市建設過快,地面產生大范圍沉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已于緬甸當地時間2010年6月3日正式開工建設,設計能力為輸油2200萬噸/年,輸氣120億立方米/年。讀圖5,回答問題15~ 17題。
1.圖示地區甲、乙、丙3地的地形類型依次是
A.平原、高原、河口三角洲 B.高原、平原、河口三角洲
C.高原、平原、河漫灘 D.高原、平原、三角灣
2.湄公河中下游地區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產區,其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①沖積平原,土壤肥沃 ②熱帶氣候,高溫多雨
③河流沿岸,灌溉便利 ④勞動力豐富,種植經驗豐富
⑤主食大米,消費量大 ⑥交通便利,大量出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是
①推進中國能源供應的多元化 ②加快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
③促進緬甸經濟社會發展 ④深化與東南亞各國的互利共贏合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廈門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6某國家地圖,回答問題l8~2l題。
1.該國家的地形特征可以描述為
A.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B.以平原為主,地勢由北向南降低
C.以平原、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D.以平原、盆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
2.該國的年降水量分布由西向東遞減,產生的原因是
①西部瀕臨大西洋 ②盛行向岸西風 ③北大西洋暖流 ④地形自東向西延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根據水系形態等分析,該國流經甲、乙、丙、丁4地的河流中最可能出現斷層河谷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該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大國,圖中甲、丁地區代表性的園藝作物分別是
A.甜菜、葡萄 B.小壺、甜菜 C.葡萄、馬鈴薯 D.甜菜、馬鈴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