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滇、黔兩省的能源儲藏量占我國南方地區總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開發的水能資源位居全國第二,而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區)GDP的總和僅為廣東的一半。
材料二 將貴州烏江、云南瀾滄江和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開發出來送往廣東,可形成我國西電東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 珠江水系圖(見圖l2)
(1)圖中A地區是我國內河航運發達的地區之一,試分析其原因。
(2)試分析云南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3)簡述西電東送南部通道形成的積極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分析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分析修建水庫后,大壩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
(2)指出M處可能出現什么地貌類型?分析大壩附近上、下游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RS、GPS和GIS統稱為3S技術,現已在地理學研究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聯系所學回答下列各題。
1.投資商在某城市內進行大型購物中心區位選擇時,可利用該城市的GIS系統作綜合分析,調取的主要參考圖層是
A.交通圖層和人口圖層 B.地形圖層和供應商分布圖層
C.工業區圖層和居住區圖層 D.服務企業圖層和通訊圖層
2.一支地理考察隊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接收機顯示如圖界面,據此判斷該考察隊可能
A.在喜馬拉雅山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 B.在柴達木盆地考察地質構造
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D.在河西走廊尋找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甲為某區域的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地圖,每個小方格表示實際長寬各10米,圖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地,h表示住宅用地,f表示耕地;圖乙中數據表示相應區域內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單位:米)。據此判斷下列各題。
1.圖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南向北流 B.自北向南流
C.自東南向西北流 D.自東北向西南流
2.若將兩圖層疊加,可以直接
A.估算出該區域內河流的流域面積 B.計算出該區域內林木的蓄積量
C.預測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 D.計算出該區域內耕地的比重和平均海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為我國部分干濕地區及農業生產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圖能正確表達出的區域特征是
A.區域沒有固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
B.區域內部的特性相對一致
C.每一個區域的邊界都是明確的
D.區域的劃分是人們主觀意愿的結果
2.半干旱區多是草原放牧區,濕潤、半濕潤區多是種植業,這反映出地理環境影響著區域的
A.發展方向 B.生活特點
C.發展水平 D.發展條件
3.可以反映我國地理環境差異的是
①農業發展方向上東農西牧 ②傳統運輸南船(船舶)北馬(馬車)
③糧食生產種類上南稻北麥 ④糖料作物栽培上南蔗(糖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石漠化”全稱石質荒漠化,主要指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裸露,地表呈現出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石漠化已逐漸演變成繼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國第三大生態問題。結合下表(有關坡度與土壤厚度的實測數據)完成下列各題。
坡度 |
5º~10º |
10º~15º |
15º~20º |
20º~25º |
25º~30º |
30º~35º |
大于35º |
土層厚度 (mm) |
120 |
81 |
80 |
78 |
71 |
42 |
20 |
有機質厚度(mm) |
28 |
20 |
17 |
15 |
12 |
9 |
7 |
1.根據材料可以推知,我國四大高原中石漠化程度較高的是
A.內蒙古高原 B.黃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貴高原
2.分析上表可知,坡度與土層厚度、有機質厚度的關系是
A.坡度大小與土層和有機質厚度成正比例
B.坡度大小與土層和有機質厚度成反比例
C.坡度大小與土層和有機質厚度成正相關
D.坡度大小與土層和有機質厚度成負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效益,但卻遭到嚴重破壞。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
A.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C.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2.熱帶雨林對當地水循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A.雨林是個巨大的儲水庫,會減少當地的水循環
B.大量水汽被帶離了雨林地區,減少當地的降水
C.水循環水汽主要來自海洋,跟熱帶雨林沒什么關系
D.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來源,是當地水循環的重要環節
3.如果亞馬孫雨林被毀,將可能造成的影響是
①大氣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氣候變暖 ②全球水循環和水量平衡將受到重大影響
③當地生態環境將可能惡化 ④雨林地區物種滅絕速率將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流域河流分布圖及其干流河床對應的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計劃開發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壩的最理想位置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2.該流域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河段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為了實現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山西省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煤炭的綜合利用,構筑了“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三條產業鏈,促進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建設。回答下列各題。
1.對于山西省來說,向外輸送煤炭比向外輸送電力的優勢在于
A.提高經濟效益 B.避免環境問題的產生
C.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D.降低運輸成本
2.目前,對山西省煤炭市場形成挑戰的是
① “西氣東輸”將使晉煤失去部分市場
② “西電東送”將使晉煤在東部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減少
③ 今后核電和水電的比重將大幅上升,國內對晉煤的需求將減弱
④ 山西煤炭的開采因為種種原因已不具優勢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山西省煤炭綜合利用的明顯成效是
A.改善了環境質量 B.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價值
C.促進了新興工業的發展 D.減輕了交通運輸負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科技人員在橫斷山脈某峽谷地區進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數據。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年份 |
降雨量 (毫米) |
地表徑流 |
|||
非林地 |
人工林地 |
||||
徑流量 (m3/s) |
土壤侵蝕量 (t/Km3a) |
徑流量 (m3/s) |
土壤侵蝕量 (t/Km3a) |
||
1992 |
475.4 |
4.5 |
160.5 |
1.0 |
0.2 |
1990 |
611.4 |
9.9 |
264.6 |
1.9 |
6.6 |
1993 |
815.4 |
10.1 |
272.6 |
2.4 |
0.5 |
1991 |
884.4 |
11.1 |
299.2 |
2.8 |
4.9 |
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降雨量與徑流量關系為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徑流量是非林地的20%
B.當降雨量增加約86%的時候,人工林地徑流量增加3倍
C.徑流量與降雨量具有線性函數關系
D.徑流量與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關性
2.根據上題表格數據可知,降雨量與土壤侵蝕量關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蝕量大于非林地的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蝕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C.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蝕量相應增加l倍
D.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蝕量相應增加l倍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