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四個國家2003年能源消費構成圖;卮鹣铝懈黝}。
1.數字代表的四個國家中,能源消費以水電、核電為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我國能源消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山西省工業增加值結構圖,回答下列各題:
1.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經濟的核心部門是
A、原料工業 B、加工工業
C、采煤業 D、冶金業
2.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①煤—電—鋁
②煤—焦—化 ③煤—氣—液
④煤—鐵—鋼 ⑤煤—電—鋼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③ ④ ⑤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加工工業一直呈下降趨勢
B、原料工業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10%
C、采掘業逐漸取代加工業占到主體地位
D、冶金、建材、化學等部門屬于加工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長江的干流剖面圖、中下游逐月流量變化曲線圖,聯系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利用的經驗,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描述中能正確反映該河流中下游氣候、水文特征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有兩個汛期 B.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氣候高寒,冬季斷流
2.受長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響,該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開發方向是:
A.上游以生態效益為核心,重點開發旅游業
B.中游興建大壩防洪、發電,發展工農業生產
C.下游疏通河道,改善水運條件
D.采取梯級開發,實現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地區的地形圖,回答下列各題:
1.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交通發達 B.單位面積產量高
C.水熱條件好 D.人均耕地面積廣
2.以下不屬于該商品糧基地特點的是
A.以國營農場的經營方式為主
B.糧食商品率處于較低水平
C.已經形成糧食作物的地區專業化生產
D.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3.城市P某家具廠生產的實木家具銷往全國許多地方。影響該廠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原料產地 B.消費市場
C.廉價勞動力 D.高技術的研發人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人民日報》2006年7月27日報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來自亞洲“四小龍”的產業轉移,奠定了今日輝煌的基礎;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內地的新一輪的產業轉移又不期而至。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新一輪轉移的產業絕大部分屬于
A.勞動密集型 B.知識密集型 C.資源密集型 D.動力指向型
2.這樣轉移的結果是
A.轉移了工業污染,減輕了就業壓力
B.增加了生產成本
C.使社會問題、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D.既為接收地增加了發展動力,也為轉出地產業升級騰出了空間,是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雙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1為一幅我國山東某區域的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圖,每個小方格表示實際長寬各10米,圖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下圖2數據表示相應區域內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7分)
(1)該河流的流向是 。 (2)該處的森林覆蓋率為 。
(3)耕地面積為 米2,其海拔高度為 米。
(4)從地形看,此住房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容易遭受 災害。
(5)為配合區域荒山綠化,該地區準備栽培一批水果。請列舉比較適合的水果品種(至少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新疆和田地區的有關材料和保護綠洲的三道防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 9分)
材料一
年平均蒸發量(mm) |
2600 |
年平均降水量(mm) |
33 |
材料二
|
人口(萬人) |
耕地(萬公頃) |
20世紀50年代 |
50 |
12.7 |
20世紀90年代 |
150 |
18.1 |
(1)和田地區河流的補給主要來自___________;河流徑流量隨___________的季節變化而變化。
(2)三道防線中,林帶主要發揮了____________、 _的功能;因此,綠洲地區的風速比沙丘地區_________;蒸發量比沙丘地區___________
(3)從下列選項中選擇相應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區人口增長、耕地擴大所產生影響的關聯圖中(每個空格內限填一項,有的選項可不選用)。
A.土地鹽漬化
B.下游季節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節河徑流量減少
D.綠洲沼澤化
E.流動沙丘向綠洲侵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某局部地區圖,分析完成問題:(14分)
(1) 判讀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
A 河 C 省 D 市
① 鐵路, ⑤ 山
(2)該區域的特色能源礦產是 ,其分布特點是 ; ;
; 。
(3) C省所處的地形區是 , 為了充分發揮該省的特色資源優勢,加快特色資源的開采和加工轉化,從1982年起,國家加快了建設該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表現在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流域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讀田納西河流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4分)
(1)A處是田納西河的發源地,此處地形為山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______
和_______。
(2)在A、B、C三處中,人類活動的比較集中地區是_____ (填字母),該處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 。
(3)在A、B、C三處中,應特別注意保護好植被生態的是____ ,應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C代表田納西河,這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
和 。
(5))簡要分析田納西河流域發展水運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分析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產業發展特點與條件的有關圖文資料,并回答問題。(11分)
20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簡稱珠三角)通過大量引進外資、外企,從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地區發展成以工業為主導的地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國際產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的機遇,及時調整了產業結構和工業部門結構,成為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和外貿出口基地.外貿依存度遠遠高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步入新世紀,珠三角的經濟繼續高速發展,2000年珠三角創造的生產總值(GDP)7361億元,2004年為13394億元。為了謀求經濟的更快發展,進一步實現珠三角與內地和港澳地區在資源、資金、技術、市場、勞動力等方面的互補,有些專家認為珠三角可以構建聯合周邊地區的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簡稱泛珠三角)新格局。
⑴.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的工業為 密集型產業主導的出口加工型工業,主要工業部門為 工業。
⑵.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多項選擇)
A.當地雄厚的工業基礎 B.豐富的礦產資源
C.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 D.外來資金、設備與技術
⑶.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 珠三角工業發展呈現了以 密集型為主導的特點,尤其以 業部門最為突出。
⑷.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長,2004年GDP約是2000年的 倍。同時,珠三角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具體表現為 。
⑸.目前,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面臨著—些困難,具體表現有 (多項選擇)
A.能源供應相對緊張 B.南嶺阻隔水陸交通
C.勞動力素質較低 D.外向型經濟比重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