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有關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大部分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7~13℃,7月平均氣溫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臺風登陸;耕地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積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國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為紅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示意圖。
(1)福建省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條件。(4分)
(2)當地(材料二中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廣種茶樹,茶葉暢銷國內外,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試分析這里種植茶樹的有利自然條件。(2分)
(3)說明立體農業生產模式對該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9分) 讀“某城市用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水廠布局不合理的是 ,理由是
(2)該城市規劃在B處建成以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生產基地,你認為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3)簡述B、C、D、E各城區對該市主城區發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讀圖1“我國人口年齡構成比重圖”,據此回答1~2題。
圖1 我國人口年齡構成比重圖
1.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圖中“*”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0~14歲人口的比重約是
A.93% B.33% C.13% D.60%
2.與10年前相比,我國人口中0~14歲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9%,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總人口增加了1.3億。因此,解決新世紀人口問題的主要任務是
A.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動 B.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齡化加速勢頭 D.適度提高少年兒童人口的比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2“人口再生產模式示意圖”,讀后回答3~4題。
圖2 人口再生產模式示意圖
1.引起Y時期人口出生率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經濟增長與衰退的周期性波動 B.全球氣候冷暖的周期性波動
C.國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動 D.全球傳染性疾病傳播的周期性爆發
2.X時期社會處在
A.由畜牧業向定居農業轉變 B.由農業向畜牧業轉變
C.由農業向手工業轉變 D.由手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通過人口普查發現,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營養好 B.女性比例高,壽命長 C.人口結構年輕 D.文化教育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3為“甲、乙兩國人口變化曲線”,讀圖完成6~8題:
圖3 甲、乙兩國人口變化曲線
1.有關甲乙兩國人口增長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1900~1950年兩國人口增長模式皆為傳統型
B.1850~1950年甲國人口增長模式為傳統型
C.1950~2000年乙國人口增長模式為原始型
D.20世紀末甲國的人口增長模式已是現代型
2.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開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 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長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長率上升
3.目前人口增長模式與乙國2000年人口增長模式一致的是
A.英國 B.日本 C.印度 D.新西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各洲人口狀況和下表資料,正確的結論是
地區 |
亞洲 |
非洲 |
歐洲 |
北美 |
拉丁美洲 |
大洋洲 |
人口自然增長率 |
1. 9% |
2. 8% |
0. 3% |
0. 7% |
2. 2% |
1. 2% |
A.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 歐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 非洲新增人口最多 D. 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國家農調總隊的抽樣調查,中國每3個產業工人中就有2個來自農村地區。2007年到鄉鎮企業就業和外出務工的農民有2.26億。讀圖4“各省人口遷出數”和圖5“各省人口遷入數”,完成10~11題。
1.我國人口凈遷入最多的3個省區和人口凈遷出最多的3個省區分別是
A.新疆、山東、北京,四川、貴州、河南 B.山東、福建、海南,安徽、四川、江西?
C.廣東、浙江、上海,四川、湖南、安徽 D.上海、新疆、福建,四川、貴州、江西
2.我國目前的這種人口流動將
A.嚴重阻礙沿海地區經濟發展? B.加重沿海地區的環境壓力?
C.加快北方地區的農業發展? D.加速中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朝是莊園夕是沙,不知何處是我家”所描述的人口遷移現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自然原因 B.社會因素 C.經濟因素 D.政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遼寧東北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二戰后,世界人口遷移主要方向最可能是
A.從歐洲遷往非洲 B.從北美遷往拉美
C.從亞洲、拉美遷往北美 D.從西亞(中東)遷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