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2009年7月22日我國長江流域一帶出現了罕見的日全食奇觀。遠在美國紐約(西五區)的華人想通過中國中央電視臺的現場直播來了解此次日全食奇觀,據報道中國中央電視臺的現場直播從上午9點開始,那么紐約華人打開電視機的最佳時間是
A. 7月21日20點 B.7月22日6點 C. 7月22日8點 D. 7月22日20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有同學用右面的實驗裝置來模擬洋流系統,在透明水槽的內側分別安放4只風扇,且假定F1和F2位于大洋西側。回答8-9題
8.若同時開啟風扇F1和F4,則該裝置模擬的洋流系統是
①北太平洋中低緯洋流系統
②北太平洋中高緯洋流系統
③南大西洋中低緯洋流系統
④南大西洋中高緯洋流系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關于該實驗裝置所能模擬的洋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能模擬風海流 B.只能模擬補償流
C.能模擬密度流 D.能模擬出風海流和補償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2009年10月17日,馬爾代夫總統在水下6米召開了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他們頭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簽署一份“SOS”文件,泡沫不斷地從面罩上汩汩而出。回答10-11題
10. 解決這個重大環境問題,需要世界所有國家:
A. 加強健康教育 B.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C.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D. 控制人口增長
11. 解決該問題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樹造林 ②使用天然氣 ③加強國際合作 ④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綜合題
(36分)根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做了海陸晝夜增溫、冷卻的模擬實驗,如圖11所示:
材料二 圖12為福建省七月氣溫分布圖,圖13為圖12中B地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
材料三 圖為武夷山甲、乙兩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
(1)材料一實驗說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說出圖12由A地經戴云山、B地到黃崗山一線的氣溫分布特點;并根據材料一的實驗,說明A地氣溫比B地低的原因。(12分)
(3)福建省是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重點林區,森林火災的危險性很大。說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點季節及理由。(10分)
(4)根據材料三,判斷表示甲坡的是______曲線(2分),判斷的理由是:(4分)
夏季甲、乙兩坡面400m~800m,氣溫較低的_______(2分),其理由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綜合題
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目前,全球生物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平均比重為13.6%,而甲國已達到43.8%,處于世界前列。其生產的生物能源一種是用油棕櫚、大豆等油料作物加工成動力柴油(也稱生物柴油),另一種是從甘蔗、玉米等農作物及其秸稈中提煉、加工燃料酒精(也稱乙醇燃料)。甲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酒精生產國和出口國。
(1)與石油等常規能源相比,生物能源的主要優點為 。
甲國燃料酒精工業為 指向型工業。(4分)
(2)簡述甲國種植生物能源作物的優勢條件。(10分)
(3)圖示國家為我國重要的 _ (礦產)進口地區,其常規能源資源中較為豐富的是 ,試分析此類資源豐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月考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讀下右圖,甲乙兩類國家城市人口比重變化,據此回答1~2題。
1.表示發達國家城市人口的圖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是
A.1920—1940 B.1940—1960 C.1960—1980 D.1980—2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月考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3-4題。
3.糧食輸出前兩位的省份發展商品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熱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費量較小 ④ 交通便利,機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江浙地區號稱“魚米之鄉”,浙江省卻成為第二糧食調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區較多,土地貧瘠,單產低 B.自然災害頻發,影響糧食生產
C.經濟發展迅速,糧食播種面積下降 D. 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糧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高三文綜月考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讀下表,完成5-6題。
甲、乙兩地氣溫與降水量月分配情況
地點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約52°N) |
氣溫(℃)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約43°S) |
氣溫(℃)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5.甲、乙兩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紐芬蘭島 D.乙地——巴塔哥尼亞高原
6.下列關于甲、乙兩地氣候特點及成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甲地的年均溫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氣溫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